第276章 百姓旬报(2 / 2)

启复汉 勇起笔 1201 字 3天前

来找罗高之前,刘信启有考虑将报纸名字起作人民、新华之类的,但是最后都否定了。人民、新华这两个词都是有他特定的历史意义的,比如新华就表示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在这个时代显然有些不合时宜。

后来考虑叫做《新汉报》、《汉报》、《山东旬报》等等,这些名字要么过于高大,要么有地域局限性,最后都被刘信启放弃。

考虑来考虑去,最终选择了《百姓报》,加上报纸的刊发周期,就叫做《百姓旬报》,今后随着科技继续发展,通讯和校版的速度变快,可以逐步改为《百姓周报》、《百姓日报》。

选择“百姓”这个词可能会显得有些太过接地气,因为这个词是平民的别称。但是实际上,“百姓”一词由来已久,始于战国,当时是对贵族的统称,而当时平民没有姓只有名,一直到战国之后百姓一词才泛指平民。

到了赵国,人们谈话中的百姓已经演变成单指普通平民老百姓,不含士绅官吏。

刘信启取这个名字,一是表明这份报纸主要面向的阶层。二是想潜移默化的提升百姓的地位。

皇帝被称天子,天子!上天之子,带天牧民,民就是上天的“牲口”,为上天、为皇帝创造价值。而刘信启就是要逐步改变这种观念,统治阶层与民的关系是船与水的关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百姓旬报》…,我有些理解你的意思了。”罗成听了刘信启起的报纸名字,若有所思。

“今后你就是我们兴汉盟的口舌了,兴汉盟做的工作、成果,能不能得到百姓的认可,就看你这口舌的作用发挥的如何。”刘信启说道:“记住了,报纸上的内容来源广阔、复杂,但是主题必须统一,那就是必须有益于兴汉盟。”

“这个‘有益’对于现在的你,可能很难界定,我也不能武断的画出框架。你要明白,不是所有说好话、拍马屁就是有益于兴汉盟的,也不是所有坏话、挑刺都是有害于兴汉盟的。得把眼光放长远,考虑信息刊登之后会给兴汉盟带来哪些变化,短期的、长期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兴汉盟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刘信启说着绕口的话,尽全力将自己的意思清楚的表述出来,不过看罗成的样子,应该没有听的太明白。

“可能有些绕,你如果听不明白可以先记下来。还有,凡事都是有两面性的,有些信息刊登之后,既有益处,也有还出,那就需要你权衡利弊之后,选择益处大的。”

“说这么多,并不是要让你过于慎重,该大胆时还是要大胆,兴汉盟还处于发展初期,舆论的影响很重要,但并不是决定性的,你大可放开手干,积累经验,这件事若是干成了,你必将载入史册。”刘信启最后鼓励道。

第一份报纸的主办人,甚至是发明人,必定会青史留名。

“我知道了,后面可能要多叨扰你了。”罗高说道。

“无妨,我们共同进步。”刘信启轻拍了下罗高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