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锦宁给他们鼓劲道:“你们想想,以后无论是大宋的历史还是日苯的历史,只要说到茶道,就会有你们的名字,史料上会详细地记载你们去日苯弘扬茶道的事情。这是名垂青史的好事啊,多少人想都想不到呢,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再想想你们从日苯回来以后的地位……”
陆九渊三人都不是佛系人物,他们对于儒学的研究,对于建立心学的渴望,与其说是喜欢儒学,不如说是儒学成果能给他们带来名与利。
通过这一段时间在报纸上的互相辩论,心学已经传开。但影响更大,能给他们带来更多名利的,还是茶道。毕竟儒学只是读书人喜欢,而且还是对儒学研究上升到一定程度的读书人才能感兴趣。但茶道却是从帝王到百姓,人人都喜欢的,受众比儒学要多多了。现在,又即将传到日苯。
想想从日苯回来,他们作为去其他国家弘扬茶文化的使臣,不光会得到皇帝的关注与赏赐,以后不管走到哪里,都会被人奉为座上宾,他们就热血沸腾。
杜锦宁十分了解他们的心理,又道:“从这里去日苯,其实从路途上来说,跟去桂省也差不多,只不过要坐船而已。天朝上国来的人,日苯人都会奉为上宾,不敢对你们有丝毫怠慢。如果你们担心语言不通,这不是还有渡边大师他们陪同吗?去之前你们也可以学一些简单的日本话。”
“可渡边大师他们回京城去了呀,怎么学?”彭士诚问道。
杜锦宁露出一抹微笑:“我已经学会了。”
“什么?”三人齐齐惊呼,不过想想杜锦宁那变态的记性,三人又觉得理所当然。
“不过我只会简单的一些对话,复杂的就不懂了。”杜锦宁补充了一句。
她记忆力这么好,学语言根本不在话下。上辈子她就精通好几门外语,日语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代的日语跟现代有一定的差别,跟渡边几人在一起的那几日,她就不停地向三人学习语言。等渡边他们离开的时候,她已经完全掌握此时的日语了。不过为了不露馅,她跟三人交谈的时候,只说一些简单的对话。
“未上京之前,我可以教你们几日。等你们去了京城,再向渡边大师他们请教。”杜锦宁又道。
被杜锦宁这么一说,陆九渊三人的心态就安定了下来,随之而起的是浓浓的期待与兴奋。
渡边他们好不容易来大宋一趟,主要的目的是学习佛教,自然不会马上回去,他们不光在京城附近的寺庙学习,还会云游到其他地方的寺庙去,行踪不定,归期也没有定下来。因此陆九渊三人也不急着回京,而是仍呆在润州,跟着杜锦宁学日语。
如此一晃,时光飞逝,直到杜锦宁的晚稻收割,田地里种满了绿肥,陆九渊他们才接到圣意,回了京城。
他们将在京城的家中过年,年后天气稍暖,便启程东渡日苯。
陪同渡边等人一起来迎接他们的鸿胪寺官员,听到他们能用流利的日语跟渡边等人交流,大吃一惊,问道:“陆先生你们怎么会说日苯话?”
陆九渊笑道:“这几个月跟杜大人学的。”
“杜大人怎么会说日苯话?”鸿胪寺的官员越发奇怪。
陆九渊指指渡边山野:“自然是向渡边大师他们学的。”
见鸿胪寺官员看向自己,渡边山野双手合什念了一声佛,道:“杜大人天纵奇才,我们在润州只呆了不过半个月,他就能用简单的日苯语跟我们交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