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大明的铁路大部分都是民间资本参与进行建设与运营的。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和路引制度的取消,再加铁路运输的安全性与快速性,使得大明百姓无论是进行贸易活动还是出现都很热衷于乘坐这种交通工具。
但是,这些民间资本修建的铁路大部分都是人口稠密和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
这些地方利润高且修建成本相对降低,使得这些地方在短短数年内通了数条铁路线甚至铺开成了密集的铁路。
但是,对于大明帝国而言,铁路的价值不仅仅是给予民经商和生活方便,修建铁路是具有战略价值的。
很多时候,越是往贫穷落后的地方修建铁路,对帝国疆域的稳固越是有利。
而这些地方,因为获取利润空间小,民间资本不愿意参与,只能由帝国朝廷即国家资本出钱修建和运营铁路线。
譬如现在的西南和西北地区的铁路线。
只能是大明朝廷自己出钱来修建这样的铁路线,但往西南和西北修铁路不仅仅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需要更好的技术。
西部地区气候多变且地形又复杂,需要帝国更多的投入才能完成。
这些投入用最直接的表现是需要更多资金投入,只要钱砸够了,技术难题和工程进度较慢的问题都能得以解决。
所以内阁不仅仅要筹集资金准备对交趾的作战,还得筹集自己准备对西部地区的铁路建设。
这也意味着大明的商税依旧不会降低,依旧要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而偏偏在咨议院设立后,杨名深提出的第一提案便是减少商税,理由是帝国自崇祯十七年加高商税以来,商税一直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当时是因为驱除鞑虏和重振大明而不得不聚财于国而统一天下,但现在帝国承平已久,理应与民休息,加富于民。
尽管杨名深自己已经不在乎税赋的多寡,但他作为资本集团的代表得为大多数资本家考虑。
而这个减税提案也的确得到了许多资本家的支持。
不仅仅是资本家,还有底层商户与手工业者也是支持的,他们都希望帝国能减轻赋税。
工人和农民虽然不怎么积极支持但也不反对,毕竟减轻赋税对他们而言似乎关系不大,但他们也希望资本家们能将承担赋税的成本拿来支付给他们更多的薪酬。
于是,这个提案很顺利的得到大明央咨议院和众议院的通过,且还传递到了内阁。
内阁首辅张煌言刚刚组织工业部与交通部完成了关于修建兰成铁路与宝成铁路的议会,正听取了底下关于打通隧道技术的报告而想着如何筹集更多的钱来完成这两条铁路干线的建设时,却收到了这么一份提案。
“减税?本官都在想要不要加税呢,这两院居然还想着让我们内阁减税了,难道他们不知道帝国这些年虽然对外积累了不少财富,但也花出去了不少吗,转达给他们,内阁否决其减税提案,如果两院有兴趣参与政务,可考虑提出加税提案。”
……
“什么!内阁否决了我们的提案!还让我们考虑提出加税提案,拿我们两院当什么,当他内阁下属的执行机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