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战神李景隆(1 / 2)

方孝孺接受了任命,不过考虑到他是白身,所以先授予翰林侍读学士,然后转翰林学士,再之后加礼部侍郎……每一步中间要停顿几个月,免得太过突兀。

当然了,这只是对外的安排罢了,事实上在内部方孝孺和黄子澄,几乎成了事实上的宰相。

他们每日入宫,跟朱允炆商讨政务,共同确定方略。

当下最紧要的就是出兵平叛,干掉朱棣。

黄子澄沉吟道:“燕王几次领兵出塞,战无不胜,堪比当世名将,不可小觑!当初先帝派他巡边,是有意将西北的兵马也交给燕王。奈何朱棣无福,他非但没有来得及收服西北的兵马,反而离开了老巢,对付起来就更加容易了。臣以为派遣一员上将,就能荡平朱棣!”

听完黄师父的话,朱允炆下意识看向方孝孺,却发现老方微微摇头。

“陛下,燕王乃是当世猛虎,切不可轻敌!他现在固然离了巢穴,可若是围堵不利,不能尽快拿下燕王,就会造成西北和北平两处连成一片。到了那时候,再想剿灭燕王,就难上加难了。因此臣才建议准许士绅编练乡勇,为的是安抚人心,避免朝局混乱,防止朱棣逃窜!”

方孝孺终于说出了他的心里话,所谓乡勇的事情,其实是老方的缓兵之计。

朱允炆现在得罪的人太多了,身边能用的人也太少了。他必须先找到足够的盟友才行。能支持朱允炆的,就是那些士绅地主,向他们妥协,几乎成了唯一的生路。

不过老方也清楚,一旦士绅地主趁机发展起来,尾大不掉,那可就麻烦了,什么变法都推动不了。

所以方孝孺是把这条策略当成临时办法,只要能在短时间之内,灭掉朱棣,回过头再把乡勇废掉,收回兵权也就是了。

当然了,在“东海评论”的眼里,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他断定乡勇恶例一开,必然会造成士绅趁机膨胀,原有的变法成果会毁于一旦,朱允炆的下场就是和所有士绅一起被埋葬!

说来讽刺啊,方孝孺不太看重其他人的想法,但是这位连姓名都不知道的撰稿人,却成了他的知音,方孝孺极为重视他的看法,必须要避免预言的结果!

唯一的办法就是快刀斩乱麻,最好半年之内。解决掉朱棣,就算拖延,也不能超过一年,否者就真的无法挽回了。

所以谁领兵,就成了关键之所在。

“陛下,臣以为长兴侯耿炳文老成持重,让他带兵,去对付朱棣,绰绰有余!”方孝孺建议道:“至于北平方面,让魏国公徐辉祖带兵,直捣北平,同时请辽王和宁王策应,三路大军一起出动,必定能攻破北平!”

……

“来,让我们分析一下,朱允炆会怎么排兵布阵?”柳淳笑呵呵对着妻子道。

蓝新月眨眨眼睛,“别的事情我不懂,可打仗我还是有点心得的,首先,燕王能战,必须派遣最强的将领……目前京中硕果仅存的两位老将,武定侯郭英是不会给朱允炆效力的,就只能派长兴侯耿炳文,他老人家带兵出征,如果用尽全力的话,燕王几乎没有胜算,只能祈求老爷子手下留情了。”

“珠玉北平方向,我看就是魏国公徐辉祖最合适了!”蓝新月突然咬了咬牙,“我真是没有料到,他竟然是那么个丧心病狂的东西!”

时至今日,谁站在哪一边,终于看清楚了。

东宫的确藏了一些后手,其中徐辉祖就是最要命的那一个!不管是柳淳还是朱棣,都顾念跟徐家的关系,没有果断拔掉徐辉祖。

假使把徐辉祖换成了蓝玉,以蓝玉的脾气,在朱元璋病重的时候,他一定会闯宫的。那样一来,他跟茹瑺一文一武,整个局面就会改写。

一念之仁,本以为徐辉祖最多中立,谁知道这货竟然铁了心跟朱允炆走在一起!

柳淳也不由得叹口气。徐辉祖,他跟江南的士绅搅合得太深了,完全是无药可救。

当然了,虽然徐辉祖在别的事情上脑残,但他打仗的本事还是不能低估。而且他又是朱高炽的舅舅,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徐辉祖一定会拼命攻击北平。

如此一来,不管是宁王,还是辽王,都可以趁机出兵。

虽说唇亡齿寒,可是在燕王父子注定覆灭的情况下,他们还是会向朝廷输诚的,指望着他们拼命,很不现实。

蓝新月的小脸越来越难看了,假如这样的话,那燕王不是死路一条吗?

“相公,燕王完蛋了,难道你要亲自起兵吗?伐无道,诛暴君?”

柳淳忍不住笑了,“你想什么呢!如果能这么排兵布阵,那就不是朱允炆了。你瞧着吧,他的安排一定会让人惊掉下巴的。”

柳淳又默默思索了一阵子,只要朱棣能扛过第一阶段,支持变法的力量就会向他靠拢,北方的几大攘夷塞王也会以朱棣为首,共同发难。

可与此同时,乡勇的编练也会越来越多,这一场战斗,迟早要变成变法派和保守派,武人农夫与士绅地主的决战。

到了那时候,战争的规模就不是普通人能想象的了。

必须再写点东西,要让朱棣明白,怎么打造一个牢固的根据地,还有,北平的三头小猪,也要小心谨慎,尤其是要放下世子皇孙的架子,真真正正把普通百姓动员起来,否则,靖难的胜算还真是不高!

有人或许要说,你都穿越到了明初,为什么还站在朱棣这边,你站在太子太孙那边才有看头啊!

拜托好不好,即便是朱允炆,都是一把好牌,是自己不会玩,才生生丢了江山的。

他们要提前捏死朱棣,那才是轻而易举呢,估计都不用三章,随便一个更换藩国,就能让朱棣心血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