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新王立威(1 / 2)

百越之事解决之后,便是北向中原,剑指大秦。

当然,蒙毅并没有要攻打大秦的意思,而今中原大地难得归入平静,若是战火再燃,百姓必定生灵涂炭。

蒙毅算不得圣人,却也不愿当是罪人。

大秦是无论如何都要回去的,只不过不是立刻,而今蒙毅成为了百越之首,虽说兵权已经受了回来,但自己在百越的威望尚不能立起来。

若自己此刻立刻,必然会引来朝局动荡,蒙毅可不想要难得得来的王位就此拱手让人,所以回到大秦,当需些时日。

唯有蒙毅真正的坐稳了百越之王的位置后,确定后方无心患之忧的时候,才是蒙毅真正北上入秦的那天。

兵权收了回来,可朝中仍然有着不少反对的声音,只不过是碍于蒙毅的权威,不敢明说罢了,好些人私底下依然窃窃私语,小声议论。

诸如蒙毅是忘恩负义之类的话,从是不绝于耳。

对于此,蒙毅并不在意,因为他知道有一件东西可以证明一切,那便是时间。

时间是可以抚平一切伤口最好的良药,他可止平息,止流言,止蜚语,而蒙毅只需要做的便是证明自己比老国王更适合作为百越的王。

所以,蒙毅自登上王位以来,他便是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由于百越乃是部族组成,其部族之间相互独立,难以融合一切,且各部族之间存有敌意。

故蒙毅所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进行部族融合,消除部族壁垒,如此做法,亦可消除百越旧病之患。

这些部族常年割据一方,犹如震地藩王,长此以往,难免自立为王,对于整个国家是绝对不利的。

数日之后,蒙毅颁布了一道诏令,名曰“部族通婚诏”,让百越各个部族进行彼此通婚,以此打消部族壁垒,彻底的将他们进行融合。

不仅如此,蒙毅还同意百越族人与华夏人进行通婚,彻底的稀释百越各部族的血脉,到时候他们想要造反也是反不成。

除却这些,蒙毅还颁布诏令,“自由通婚诏”,将现代人的婚恋观挪至古代,古人常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这道诏令颁布之后,凡百越子民,皆可自由通婚,父母之命,并非全部,以现代化的观点彻底的洗涤封建的弊端。

果然,待蒙毅颁布了“部族通婚诏”,“自由通婚诏”等诏令之后,于百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他的诏令很快便是得到了不少青年男女们的支持。

尽管仍有反对的声音,可这些声音如同海边的黄沙,待浪涛拍打岸边,很快便是消于无形。

当然了,蒙毅大刀阔斧的改革,岂止这些?

不同种族的自有通婚,不过是他稳固王权的手段之一,若不能给予百姓们真正的实惠,不得民心,那蒙毅终究是不算功成,国家也不能长治久安。

而蒙毅上台之后,做的第二件大事,便是兴水利,重农田。

百越之地,山势复杂,丘陵沟壑,山岳河川,尽管水源充足,可百姓们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却尤为困难。

蒙毅正是看重了这一点,他大型水利,挖沟渠,并利用发明的水车,将河中之水引入山坡的梯田之上。

这可是一项大工程。

百越不惜倾尽全国之力,在百越发展水利,灌溉农田。

待终成之日,百姓们的收成得到了丰收,无人不感谢蒙毅,他们的新王。

农业,乃国之根本也,唯有老百姓吃饱喝足,国家才可算是富足充裕。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面,随着水利工程的完善,百越国家越来越富饶,而由于部族之间进行通婚,打破了部族壁垒。

从前部族割据的形势已然不在,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百越所有的部族全部融为了一体,百越国家彻底成为了一个多民族大融合的国家。

除却之外,蒙毅组织修路,有句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闭塞的交通,阻碍了百姓的交流,一旦路打通了,对于整个国家都是大有裨益的。

在这些年的时间里面,蒙毅可不仅仅只是干了这几件事,他推行的惠民政策之中有着“摊丁入亩”,有着“改土归流”,还有“耗羡归公”等等一系列大的改革。

上至天听,下达民野,整个百越可以说是大变样,在蒙毅的统治之下,国家一天比一天繁盛,百姓们基本都是吃饱喝足,日子也算幸福。

路通了,民富了,国家强了,蒙毅带领着百越的臣民真正实现了小康生活,而他的威望也算水涨船高,被百姓们封为“天王”,可与天比之。

短短四年时间,百越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百姓们日子过得富足了,生活质量水平提高了,百越所有人都对蒙毅感恩戴德。

他们似乎是早已忘记了蒙毅是华夏人,在他们心目中,蒙毅就是百越人,是他们永远的王。

而这些年来,上一任国王残留的党羽也渐渐的消失,他们看到了新王带给国家的繁盛,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新王得到了天下人的民心,他们想要复辟旧朝已然是不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