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游魂野鬼桃李蹊(1 / 2)

推棺 离人望左岸 2098 字 10天前

早番说过,研究历史决不能完全听信史书,因为史书是后世为前朝所写,难免抹黑前朝的嫌疑。

正如李唐当政之后,便要抹黑隋帝,可所谓的贞观之治,所谓的大唐盛世,没有隋朝开皇的家底,能达到这样的辉煌?

人人都说隋炀帝昏庸,可隋炀帝凿运河,开科举,征高丽,哪一件不是大事好事?

劳民伤财确实不假,可大运河直到千年之后,仍旧在发挥作用不是?

一个个说科举制度八股制度误国误民,可历史上的名臣,哪个不是科举制度提拔出来的?

没有科举制度,寒门士子无法出人头地,权力全都掌控在利益阶级的手中,世道岂非更加黑暗?

后世一些个自诩愤青的人,只知道喷这个喷那个,其实只不过是人云亦云,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考。

都说明朝黑暗,昏君奸臣,可有些事情根本就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不需要研究史料,也能够想到的事情。

比如万历皇帝,他是不上朝,却不代表他不理朝政,若他果真是昏庸无能,他能在位四十八年?

明史是清人写的,但要知道,清朝的康乾盛世,人口和经济都要赶不上他们口中最昏聩的万历朝!

军事上就更不用说了,明朝的火器领先世界,而清朝却弃之不用,到了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仍旧还有民间武装用的是明朝留下来的火器,而这些火器所取得的战功,比那些个八旗军的效果还要好,里头的东西也就可想而知了。

之所以说这些,是想引出一个问题来,后世的朝鲜半岛,将李舜臣敬若神明,甚至很多电视电影,将李舜臣和当时的李朝政府塑造得英明神武,而来自大明的援军则窝囊无用,这是极其让人愤慨的。

并不是质疑李舜臣的个人品质,也不是诋毁他的历史功绩,而是想思考一番,在这场战争之中,明朝援军起了多大的作用,是否真的没有大明援军,朝鲜也能打赢日本人?

这个并不需要看甚么明史,只消看看朝鲜人自己写的《宣祖实录》也就清楚了。

《宣祖实录》是记载李朝皇帝言行决策的史料,是朝鲜人自己写的,相信没有谁会在历史上给自己抹黑吧?

即便再不懂历史的人,稍微分析一下也就明白过来了。

明朝没有出兵之前,日本人第一军团小西行长和第二军团加藤清正等,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把朝鲜打得落花流水,全境八道就只剩下个全罗道。

宣祖都说要内附大明,放弃所有领土,到大明境内来避难,几百年之后的所谓历史学者却跟我说,没有明军他们一样能打赢,这不是放屁么!

再看看明朝出兵之后的情况,就更是清楚了。

太祖朱元璋是造反当的皇帝,所以他必须防备别人造他的反,抢他的帝国,所以在军事制度上面下足了功夫,想要调兵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尤其出兵朝鲜这种境外作战的策略,就更是需要时间,兵力也不可能太多。

可大明朝出兵之后,短短半年时间,日本人就被打跑了!

别的也不去提,只说李如松,名将李成梁的儿子,那是声名赫赫的。

李如松的师父是谁?那是堪称大明第一幕僚,有名的才子,诗书画兵“四绝”的徐渭啊!

更何况大明朝还有各种火器,有子母铳,有虎蹲炮,陈璘的水师更有后世*的雏形,火器火龙出水!

这火龙出水一般是用木筒或者竹筒来制作,能够在水面上滑行,攻击敌方战舰,根本就是那时候的黑科技!

所以,想要抹灭大明朝在朝鲜战场上的功绩,根本就是不客观的。

龟船之类的,确实是李舜臣的创举和功绩,但这场战争并非只有海战,陆地上的战役占据多数,李舜臣虽然在海面上赢了,但最终不也没能改变陆地陷落的事实么?

有人说,李舜臣牺牲之后,他的侄儿李莞穿上了李舜臣的铠甲,冒充李舜臣,为的是稳定军心,最终取得了胜利。

但李秘知道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李莞此时就在说这个事情!

李莞若不把当时的情况说清楚,守陵人是根本不会放他离开的,而李秘也需要知道真相!

因为这已经不单单是李舜臣的死亡之谜,同样涉及到了我大明朝邓子龙将军的死因!

若果真有人暗中谋害了邓子龙将军,漫说顾全朝鲜大局之类的傻话,李秘势必要让这人付出惨痛的代价!

李莞的脸上满是痛苦和纠结,他抱着脑袋,拼命地摇头,否认了一切阴谋,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应得的。

但李秘知道,这不是一个问心无愧之人所该有的表现!

李秘拎起李莞来,朝老头儿问道:“李将军的墓葬在哪里?”

老头儿和守陵人相视一眼,最终还是打起灯笼来,带着李秘来到了李舜臣的墓葬边上。

李舜臣的墓葬并不阔气,墓旁有座小庙,应该是供人烧香拜祭和歇脚的。

这小庙也是别出心裁,因为小庙是照着龟船的模样来修建的,也算是对李舜臣将军的一种纪念。

见到李舜臣的墓葬之后,李莞整个人都有些慌乱起来。

李舜臣所在的德水李氏乃是高门大阀,甚至有着王室的血脉,按说墓葬不该是这样的规制,更不应该没人来洒扫和拜祭。

可李秘从山下走来,山路都荒废了,可见这几年间除了这些守陵人和这对老夫妇,根本就没人来过这里!

以朝鲜百姓对李舜臣的崇敬,不可能不来拜祭,只能说有人刻意阻拦,甚至禁止拜祭李舜臣!

李秘将李莞丢在地上,朝他冷冷地说道:“我也不想知道这其中有甚么故事,你只消说出一个名字来,我便放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