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春天来了(1 / 2)

明末称雄 木子蓝色 1887 字 9天前

快过年了,学校里也已经放了寒假,蒋勋还没急着离校。

做为这所总共只有八个老师的村小学老师,蒋勋轮到寒假里留校值班,他得值班到腊月二十六年。

这座村小学里八个老师,连校长带其余老师全都是民办老师。虽说是民办教师,但他们也一样是吃公粮的,在附近几个村里的百姓们看来,孩子的老师们依然是公家人,了不得。做为民办老师的收入远不入公办老师,但也已经很令蒋勋满意了。

蒋勋只是个连秀才功名都没有的老童生,府试一直不过,过去除了读书做八股,其余什么都不会,三十多岁了,还得靠着老娘和老婆织布缝纫赚钱养家。一直被人嘲讽为老夫子,过的确实窝囊,而且十分落魄。

但现在,蒋勋每个月有五块银元月薪,学校里还有食堂,是包吃住的。此外,学校里每学期还发两套衣衫,这也值不少。更不说,基本上每月还会些全勤之类的奖金以及其它补贴,加起来每月也都有两块左右。

一个月能拿到七块银元,而且基本上都不用什么开销。虽然学校是在一个旧院子里,但地方不算小,每个老师都分到了两间屋子,蒋勋还把自己的一家接到这里来,儿子跟着一起读书,妻子则在学校里负责煮饭打扫,一个月也能拿三块银元。母亲则在屋后种了点菜养了点鸡鸭,纺纱织布,也能赚点补贴家用。

当然,当老师最好的地方还在于有寒暑假,而且假期也是有薪水的。村小学有一百多个孩子,八个老师的课不小,好在每周还有双休。每天上完课,蒋勋最喜欢在灯下看着学校订的报纸,有时灵感来了,还会拿笔自己写稿子。他也经常向各报刊寄稿。

虽然妻子常说丈夫的投稿费的邮票钱比挣的稿费多,但蒋勋母亲很支持儿子投稿,哪怕写十几篇只能偶尔有录中一次,还是一些小报。可蒋勋母亲也非常高兴,觉得儿子写的东西能够印在报纸上,被无数人所看到,这是相当了不起的。至于写稿挣钱和邮票钱,那并不重要。就算亏钱也值得写,何况儿子写稿虽录用的不多,但每月总还有那么两三篇能录用的,除去邮票钱还是能赚个一两块的。

一两块啊,过去她们一家人一月都挣不到这么多。

对于这样的生活,蒋勋确实非常满意了。他现在最大的期望,就是能够有一天考上秀才,或者能够考上个同秀才也好,那样他就能去师范学校进修,回来就是公办老师。一月起码能拿八块银元基本工资了,甚至还能调到乡上甚至县里教书。

今天是腊月二十四,小年。

北方人习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但在南方,则多是在腊月二十四送灶王爷上天,然后打扫过小年。

年还没过,但学校在放寒假时就已经提前发了腊月的薪水,照例十二月是双薪,甚至还有一笔年终奖。几项加起来,蒋勋提前领的十二月薪水和奖金加起来足有三十块。甚至还发下来不少福利。一匹布五斤棉花还有十斤肉二十斤鱼,以及一袋桔子。

除此外,学生们的家长也送来不少年礼。学生在学校读书是不用钱的,甚至中午还有免费的午餐。老师们也不收束脩。不过家长们对于教自己孩子读书的老师还是很感激的,到了年节之时,总得送点礼物。也许并不值钱,就是几个鸡蛋或点家里的新鲜疏散,或者自己家打的鱼。

真有家长送的礼物较重,老师们也会坚决不收的。这也是上面屡次提及的事情。不过教的孩子多,你家几个鸡蛋,他家两条鱼,加一起,最后依然有很多,八个老师拿出部份,去了趟乡上和县里,给领导们送了个年礼,都是些土产,数量也不多,上面倒也没拒绝。

剩下的,八个老师一分,甚至蒋勋的妻子因在学校里煮饭也分到一点。

“今年咱们家买盐的钱居然比交税的钱还多!”

蒋勋有写日记和记账的习惯,会把收入和开支都一笔笔的记下来。到了年底了,蒋勋也给今年一年做了个财务总结。

结果意外的发现,今年家里的开支很少,最大的一笔开支居然是买盐的钱。

蒋勋一家六口,蒋勋和妻子都在学校里做事,因此是学校包吃的,但老母亲和三个儿女则是自己开火。蒋勋家里还有几亩地,这地并是他家所有,但他家有田皮,就是拥有那几亩地的佃租权。但他家自己并不耕种,因此地是再转佃给别人,每年中间收取佃租,交掉给拥有田骨的地主家的租后,还能剩下一部份,基本上能够满足母亲和三个儿女的口粮了。

做为包租佃户,他也得承担部份田租,但承担的部份不多,地主和另一名佃户也要承担部份。现在的田赋都是比较固定的,摊丁入亩后,一亩田赋不到产出的十五分之一。他所要承担的那部份就更少了,现在又没有什么其它乱七八糟的火耗、加派之类的,因此蒋勋包租要承担的税很低很低,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但今年买盐的钱却着实不少,四口人平时的食盐,还有腌制咸菜、咸肉咸鱼等,家里一年总共买了五十斤盐,一斤盐三十文,买盐钱花了一块五角银元。

自己夫妻吃的是学校的,母亲和孩子吃的粮是自己收租的粮,菜主要是自己种的,基本上不花钱,这买盐却花了一块五。

比起他缴的那点田赋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