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一章 临高要办工业区(2 / 2)

山沟皇帝 雨天下雨 1772 字 3天前

别看一两万的不起眼,但是对于这么一个穷县而言,却是一笔大款了,这笔钱不能乱花,必须用到刀刃上!

嗯,实际上他们也不敢乱花,更不敢贪污,督察院的人一年到头都是盯着这些地方官员呢,对于督察院的官员们而言,平时对普通案件提供公诉,除非是大案要案,不然的话,对仕途的帮助有限,因为那是他们的本质工作,干好了是应该的,干不好就得完蛋了。

要想快速的升官?

根据督察院内部的经验,有三个捷径可以走:

第一条,上面有人,这一条不用说了,不管是在督察院还是在其他机构,那都是潜规则了,背靠大佬的话,升迁总是更容易的,甭管背后的这个大佬是因为你是人才赏识你,还是说因为亲友关系对于特殊关照,效果都差不多,然而背后有人的,总是少数,大部分还是要靠着自己爬上去的。

第二条嘛,是办大案要案,这种大案要案影响力一般都是非常大,有时候甚至能够登上大唐朝报,那么不是上的全国版,但是只要能够上省版,那也是能够收获大把的威望,升官那是板上钉钉的,但是这种大案要案哪能这么容易碰上啊!

第三条,也是最容易实现的一条,那就是抓贪官,督察院内部的御史们,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抓贪官,甭管是京师里的督察院,还是说临高县里的县督察院,甭管是都御史,还是小小的普通御史,他们最喜欢干的就是抓贪官,只要能够抓到并成功定罪,那么升官加爵那是百分百的事。

所以督察院里的御史们,天天有事没事就盯着其他机构的官员,在临高县里,县督察院的几个御史,那可是天天都盯着冯凯隆他们,要是敢把这财政乱花,明天督察院的御史们就敢给他们扣上渎职的罪名。

如果冯凯隆他们胆子大了敢直接把这些钱弄进自己腰包里,他们都敢直接捅到府督察院里去,然后申请软禁调查,而一般有比较明显的证据的话,上级的督察院通常都不会拒绝申请,相反还特支持!

而贪污官员一旦查出来,丢官去职都别指望了,最轻的也得判刑被流放,重一点的就是斩首抄没资产,更严重的还会牵连家人,那可就不是抄家了,而是灭族了!

当贪腐官员被流放,被抄家,被灭族的时候,御史们也就升官了!

所以不管是在金陵城里,还是在地方上,甭管是省级还是府级又或者是县级,督察院和地方官员都是天生对立的。

冯凯隆身为内阁文官的一员,自然是知道督察院的那些家伙有多难缠,别说贪腐了,连渎职都是需要绝对避免的。

所以这钱,得考虑好怎么话,还要花的好!

开会的时候,众人也是各抒己见,有的说补贴农户,估计开荒,有的时候返修县学的校舍,然后给入学的学生发放一定的补贴,争取培养更多的人才。

还有的说返修官道、修建水利设施,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而其中一个提议让冯凯隆很感兴趣,那就是效仿那些商贸大城市,在咱们临高也搞一个工业区?

搞工业区?这个想法不得不说,很大胆!

谁都知道工业区好,但是真正敢搞的,或者说能够搞起来的却是没多少城市!

目前搞工业区,搞的最好的自然就是五大通商港口了,然后还有其他次一级,但是有工商基础等各种优势的城市。

比较大型的工业区,其实没多少,也就那么十几个而已,全都是在大城市里。

而中小型的就多了,因为大唐王朝对工业区这种东西,基本上是保持鼓励态度,地上上有实力,有信心,甚至都不用经过申报,你自己就可以搞了。

当然了,你想要获得上级财政的补贴就别指望了。

但是,从来都没有单纯的某个县自己搞工业区的,基本上都是府级衙门主导,甚至省/道级衙门主导的。

哪怕是上海县这个通商港口,虽然上海工业区就在上海县城的城郊,但是这个工业区可不是上海县的县令带和一票上海县的地方官员搞的,甚至都不是松江府、江南道的衙门负责的,那是内阁那边直接主导建立的。

巨额的投资超过半数都是中央财政出的钱,江南道财政负责了剩下的一部分,松江府财政又负责了一部分,上海县财政,人家就只出了一小部分而已。

临高也搞工业区,能够得到上级财政的支持吗?兴趣琼州府财政能够支持一二,但是省级财政别指望了,中央就更别指望了。

临了,能够挤出那么两三万两银子就撑破天了,这些银子不仅仅要用来平整地形,修建道路,扩建港口,修建基本的厂房,甚至都还要挤出钱来进行税收补贴。

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