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第454章 亮剑的战争(1 / 2)

争议已久的《亮剑》终于在黑白画面之中拉开了帷幕,一首壮志激扬,却又略显传统的《中国军魂》,犹如历史穿梭回到战争岁月般酣然奏响。

不得不说,对于辉煌来说,即使只是一首电视剧主题曲,也同样会被期待万分。

可就目前来说,却是有些让年轻观众失望,这首歌的确扣人心弦,让人热血沸腾,可是任何能够经久流芳,让人感同身受的音乐都必须有故事背景。

“有些老套啊,看报纸上争的不亦乐乎,不还是一样的感觉么?”

“换台看球赛吧,别听报纸上瞎吹,说了战争片千篇一律,你还不信?”

“你以为辉煌写不出好歌?可这是主流片,你懂不懂?不能乱拍的。”

还没有看过《亮剑》,单单只是这首音乐,和那老电影一般讲述土八路的黑白画面,着实让人看不出新意。

可这首歌对于某些人来说,却是让人骤然圆目大睁,浑身血液沸腾。

王府山上,老爷子的拳头不自禁的握紧,眼中有着一抹欣慰,嘴里轻声道:“云易写的歌?”

京都某地的已经年迈,视线都不甚清楚的老翁,却是那昏暗的眼神之中微微放亮,低声道:“把椅子升高一些,看的清楚。”

曾经在战场上白战还生的老兵们,在子孙的谈笑声中,嘴角浮起一抹慈祥笑容,眼底却闪现一抹泪花:“别换台,看看演的啥?”

作为云易的老领导们,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个特别的兵拍摄的第一部军人剧集,听着这首歌,想着这个人。

……

两种时代背景冲突的情景,最直接的反应了我国主流宣传上面的不足。

好在这是《亮剑》,如果是其他片子,换台,恐怕会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第一选择。

云易对于主流片给年轻人的印象,当然不会陌生,他前世也是经历了几十年的。

不过他并不担心,耗费偌大代价宣传,不就是为了能够留住观众多一分钟吗?

第一集,云易著。

“公元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于北平的芦沟桥向中国驻军悍然发动进攻,中国国民革命军第29军奋起反击。由此中国抗日军民开始了长达八年艰苦卓绝的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

“1940年2月,八路军129师于晋中某地区遭日军合围,为掩护师机关及野战医院转移,八路军386旅决死1纵队各一部,在苍云岭主阵地的三个山头上,与日军三千余人展开激战八路军连续发起13次攻击,与日军展开惨烈的白刃战……”

“八路军新1团在团长李云龙的指挥下,数次率全团向日军实施反突击,战斗极为惨烈、主峰阵地反复易手,攻守双方均伤亡惨重。”

随着画外音响起,不论是否漫不经心,又或者特别关注,这一刻千家万户里的声音都开始逐渐静了下来。

云易曾经评价过,赵云的戏剧张力足以让人心悸。

镜头的紧张感,看过一遍的他,都在看着那段一开场就惨烈到让人心痛的战争的画面时,生生用手指在实木椅上留下五只手指印。

更何况此时在电视机前,饱经各种导演编排的可笑而又愚蠢的战争摧残的人们。

原来先辈们,并非是一枪就能千米之外杀掉好几个鬼子官兵。而是因为装备差,枪法差,在还没击出子弹就已经被对方一枪毙命。

只是开场第一段的战争画面,就让观众看的心中热血沸腾,眼眶发红。

中华儿女绝不是已经忘记了那段历史,绝不是无情之辈,绝不是不感恩先辈的牺牲。

只是为什么革命战士们,不应该个个都是神枪手吗,一枪就能打死好几个鬼子?

为什么看到中国军人在日军枪口下一排排的倒下,为什么他们都来不及开枪同归于尽?

前辈将领们,不是冲锋陷阵之时就有着不死之身,子弹涨了眼睛一般不会击中他吗?一声大喝就震死一排鬼子吗?

为什么他即使站在阵地上,也难逃飞弹,壮志未酬身先死?

为什么日军不是愚蠢到了极致,永远猜不透我军的策略乖乖送死?

为什么他们能够逼的我军举着生锈的大刀不得不冒死冲锋,刀口卷刃,用砖头,用拳头,用牙齿,伴随着鲜血和对方一起倒下?

我军战士不是十来岁就能够耍着鬼子玩吗?为何他会因为年幼无力,在冲锋时,被挑在刺刀上,用最后的光明见证鬼子们的残暴?

为什么这场战争我军死的会比鬼子多那么多?

这是战争吗?

这是我军用命换命!

这一刻,千家万户里只有一种声音,战争!

……

压抑的画风,那悲惨的年代,那战争的恐惧,竟然只能让人沉默,热血在燃烧,嘴唇却只能颤抖。

这就是当年。

看不到希望,只能看到一个个英烈在赴死。

生活在新时代的人们只能红着眼眶,任凭热血流传,感受那往昔的壮烈,却无法有切骨之痛,只有感怀之情,引动那中华儿女心中深处,那隐藏已久的无言敬意。

但是在中华大地上,还有很多曾经金戈铁马,平时坐在老树下含笑看着高楼大厦人来人往的前辈们,这一刻却是彻底动容了。

主流片他们不是没有看过,曾几何时,他们也曾看着电视痛苦,欢笑,喝下一杯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