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你来得正好,估计再有三小时,萨懿德先生的四艘货船就能抵达上元码头,此次他不但为我们运来300多吨精铁、铜锭、锡锭、西洋帆布和阿拉伯没药等珍贵药材,还送来我们急需的两船铁力木和两艘九成新的500吨级盖伦船,你若需要什么,卸完货就拿回去。”
“我要些没药,有没有**?”应昌培高兴地问道。
(注:没药,一种中药,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
朱道临的记忆力很好:“有,冯先生上午送来的清单上标明80袋,但没写多少斤一袋,估计是寻常100斤装的麻袋,这玩意儿是橄榄科植物的汁液,收割方式和我们熟悉的松香差不多,是治疗脏腑疾病和风湿麻痹的良药,精制配伍之后,对治疗痈肿疮疡有奇效,紫阳观内药房非常需要这种药,还有西班牙人占据的吕宋岛和荷兰人占据的那些岛上出产的血竭,都是我大明缺少的好东西。”
阮大钺好奇地问道:“大人所说的300吨有多重?”
“约等于大明的50万斤吧,回头我送你一张换算表,看完你就明白了,不过你得先学会阿拉伯数字。”朱道临提醒道。
聪明的阮大钺不会以寻常眼光衡量朱道临这样的奇人,非常清楚,想要和朱道临攀上关系,就得按照命令行事:“谢大人,学生定会尽快学会阿拉伯数字。”
朱道临满意地点了点头:“今后我们之间无需客气,先生有何想法有何要求均可提出来,不用拘泥繁琐礼仪,随便点儿更轻松,我就称呼先生的字号圆海兄吧。”
“再好不过了,哈哈!”
阮大钺高兴得眉开眼笑,一声“圆海兄”看似平常,可是从朱道临嘴里叫出来,那就意味着从此接受他了。
应昌培心里鄙夷不已,可又不能落了朱道临和阮大钺的面子,只好闭上嘴跟随两人一起进入宽阔的大食堂。
谁知他还没进门,就被一声高亢的口令吓了一大跳,“起立”的口令声尚未消失,数十张大圆桌周围的近400人的各科教官和弟子齐齐站起,向大步进来的朱道临行注目礼。
朱道临微微点头继续前行,肃立在大门内的值星官再次高喊一声“稍息”,满堂齐齐坐下,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谁也不敢先动筷子。
朱道临请阮大钺和应昌培坐在空出一半位置的圆桌旁,几位年轻教官很快用托盘送来三份饭菜,整齐地摆放在朱道临、应昌培和目瞪口呆的阮大钺面前。
“开动吧。”
朱道临说完拿起筷子,所有教官学员才放松下来开始用餐,朱道临和坐在对面的师弟玉龙说了几句话,转向盯着托盘一动不动的阮大钺:“圆海兄不习惯这些饭菜?”
阮大钺不好意思地望过来:“确实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用餐方式,托盘里的饭菜非常丰盛,有肉有鱼,还有油亮亮的青菜,寻常小康之家恐怕五天都吃不到一顿这样好的饭菜,而且每个人托盘里的饭菜都一样,实在令人意想不到啊!”
两个月来应昌培没少在这儿混饭吃,听了阮大钺的话,不屑地炫耀起来:
“紫阳武馆岂是寻常书院可比?自开办以来,每日三餐均是如此,早餐有包子、馒头、烙饼、米粥和豆浆,每个孩子还必须吃下一个煮鸡蛋,午餐和晚餐都是两荤两素,鸡鸭鱼肉轮着来,还有个强制性规定:所有弟子吃完饭,必须再舀一碗香喷喷的肉汤喝光,圆海兄可知为何这么做?”
阮大钺隐隐约约感觉到点儿什么,可一时半会儿却又说不出来。
应昌培得意地笑了:“原因有二:第一,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想有个健壮的身体,必须有足够的食物和营养;第二,孩子们每天不管刮风下雨,天没亮就要爬起来,在教官率领下连续奔跑八里路,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跑完才能避免惩罚,上午读书学习,下午要进行两个时辰的军事训练,所以必须吃饱吃好!”
阮大钺震惊不已,看了看得意洋洋的应昌培,再看看埋头吃饭的朱道临,最后望向自己面前托盘里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食物,情不自禁咽下一大口清口水。
*********
ps:谢谢冠冠怪怪、77白熊大大的打赏,谢谢小小花1大大的月票!小火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