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忠还是在上京城内耽搁了两天,这两天对于大焱的军队而言,是极其难熬的两天。
他们的兵线已经开始往前推进了二里,若非辽人主动选择了避战,甚至还撤去了地雷,不得大焱这边已经发动进攻了。
到了第三天,使节团出城了。
上京城的城门大开,守军分列左右,韩世忠仍旧穿着那身已经破残的战甲,而将后辽皇帝耶律淳御赐的金甲,收进了甲包,背负在马背上头。
后辽的大惕隐和南北枢密使以及绝大部分的重臣,都纷纷出城相送,这是韩世忠应得的尊敬。
他在宫城外头的一战,足以赢得辽人的敬意。
大焱的军士们隔空相望,一个个面色惊诧,但又突然感到与有荣焉。
而且大军遥望之下,竟然能够看到辽国皇帝陛下的圣驾,就停在城头之上,竟然是皇帝陛下亲自目送着韩世忠离开!
从真宗朝开始,在面对辽国人之时,大焱的使者们,何曾受过这等样的待遇!
先前苏牧让韩世忠出使之时,很多人都站出来质疑,认为韩世忠虽然作战英勇,又得人心,但确实不适合担任使者的角色。
然而苏牧还是一如既往地力排众议,并亲自给韩世忠挂上了使者的头衔,为此还提请朝廷,给韩世忠升了个官,如今韩世忠已经是副都指挥使,堪称真正的军中首领了。
当韩世忠在这等样的排场之下荣耀归来之时,所有人都再次震惊,不得不佩服苏牧的先见之明。
而相比之下,很多人更感兴趣的,其实还是韩世忠的出使故事,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些什么,竟然能够让辽国皇帝亲自目送韩世忠出城?
两军对垒,相隔并不远,使节团的仪仗也已经不再是区区五十人,只是耶律拨藏已经没有再与韩世忠并辔而行。
邵祥符的宝剑就挂在了耶律拨藏的腰间,而韩世忠仍旧将那半截断刀放进了刀鞘,至于耶律拨藏后来正式赠予他的那柄宝刀,这放在了马背后头,但仍旧没能掩盖住那满是宝石的璀璨刀柄和刀鞘。
苏牧亲自出了辕门,迎接韩世忠和辽国的使节。
靠近了他才看到,韩世忠的铠甲已经破裂,虽然缝缝补补,寒碜得很,但仍旧有着一股血战之后的惨烈气,让人看到这身铁甲,就不难想象他经历过些什么。
而从这身铁甲来看,众人也已经有些明白,苏牧为何一定坚持要韩世忠出使。
他们数着铁甲上的刀剑之痕,再看着韩世忠因为内里层层包裹了绷带而显得臃肿的身影,暗自在推想,若换了自己去,如今是否还能完整地回来。
耶律拨藏是个合格的使者,到了大焱这边的营区之后,整个人的气质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再没有暴发户那种附庸风雅的俗气,反而展现出不卑不亢的精气神,甚至还隐约带着辽国老贵族的那种骨子里的高傲。
他下了马之后,并没有开口,因为他代表着辽国皇帝陛下,苏牧只不过是军队的统帅,需要主动向使者行礼,这已经是大焱和辽国近百年来的惯例。
然而他却忘了,如今的辽国,已经不再是以前的辽国,而是得益于苏牧拼死守卫上京,才得以苟延残喘的后辽。
他们的国主也不再是强国富民的英主,而是整日沉溺于享乐的耶律淳,他们的朝政乃至军国大事,都把持在萧德妃这样一个妇人的手里头,在苏牧和大焱的面前,他们已经失去了那份优越感。
耶律拨藏等不来苏牧的行礼,便皱着眉头,用纯正的契丹话道:“宣帅作为全军首领,岂不懂礼仪耶?”
苏牧是精通契丹话的,对两国互使的礼仪和流程也很清楚,但在这件事上,他必须占据主动,必须要强势,这是他的姿态,也是大焱的姿态,只有这样,才能让辽国人知道,他们借道的时候,如果想要抄大焱军队的后路,将是最愚蠢的事情。
他并没有话,而是带着微笑,盯着耶律拨藏,直到耶律拨藏浑身不自在。
韩世忠本对苏牧一肚子火气,今遭出使,差就要了他的老命,若非那神秘射手,自己怕是回不来了。
如果邵祥符行刺并没有脱离苏牧的预料,那么那名神秘的射手,应该也在苏牧的预测之中,否则苏牧也不会如此放心让他韩世忠去送死。
虽如此,但怕是苏牧也不能确定那个神秘射手一定会出现,即便知道上京皇宫之中隐藏着密探刺客,他又怎么肯定对方就是神射手?
所以别看苏牧成竹在胸的样子,其实只不过是外强中干,如今也是心虚得很,不正是因为无法确定那密探刺客会不会出手,才派出了自保能力最强的韩世忠么?
不过这一次也算是错有错着,他韩世忠也品尝了一把扬眉吐气高高在上的滋味,能够让辽人对他如此恭敬,连皇帝陛下都亲自登上城头目送他,他韩世忠也算是大焱历朝历代的第一人了。
虽如今的辽国今非昔比,这个第一人的含金量有低,但第一人就是第一人,足以载入史册,对于一个武将来,这样的荣耀,怕是很难得到的。
看在这些荣耀的份上,又得了一套金甲和一柄宝刀,韩世忠也就先将苏牧这份人情债给暂时记下。
见得耶律拨藏与苏牧之间气氛有些凝重,韩世忠也是心里不舒坦,他从来就是个大咧咧的人物,军营里头就是他活得最自在的地方。
耶律拨藏虽然是使者,但韩世忠知道他的性子,两人经历了一场生死之后,互赠了礼物,韩世忠饶了耶律拨藏一命,耶律拨藏也没有将韩世忠藏起弩箭的事情给抖出来,两人都有秘密,自然也就不需要见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