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苏瑜的赈灾(2 / 2)

但以工代赈也是有限度的,当灾区的清理工作即将结束,而治河方案却又迟迟没有下来之时,又该给这些灾民指派什么工作?

没了工作,这些灾民又将丧失生活的热情,只能被动消极地等待救济粮,无所事事就会被乱军蛊惑人心,从而加入到乱军的行列之中。

而眼看着就要入冬,但这些灾民的家园却没有重建起来,不是因为他们工作不够努力,而是他们的家园已经被彻底淹没,水仍旧没有褪去,或者以后也不会褪去,他们是彻底丧失了家园的人。

对于这些人,如果没有妥善的安置,他们必定只能四处乱窜,每到一个地方,便如同蝗虫过境一般,让地方官府和百姓避之犹恐不及。

然而苏瑜的以工代赈,却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些灾民成为了难得的劳动力,而且只需要极低的成本,给付最低标准的口粮,这些灾民就能带领全家人给你当牛做马。

大焱的户籍制度还算完善,这些流民想要异地安置却需要经过朝廷的批准,然而王黼却将苏瑜的异地安置计划,给拦了下来。

虽然他并不认为那些乱军能够成事,但这些流民进入到大名府的寻常百姓家,带来大量劳动力的同时,也会带来极其严重的隐患。

眼下大名府之中到处有乱军的密探,若这些密探策反入城的流民,充当内应,真让大名府搞起事情来,他王黼可就不能像方腊那会这般容易脱身了。

不可否认,苏牧的赈灾方案确实无可挑剔,但王黼也有无法忽视的安全考量,再者,他还需要苏瑜替自己背锅,如今苏瑜的表现却出彩又抢眼,连他自己都不得不衷心佩服苏瑜,转运使司和地方上对苏瑜的评价也是高到离谱,真让苏瑜办成了这事情,他王黼可就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而且王黼还发现,苏瑜似乎又要故技重施,像在市舶司那般,已经开始培植自己的亲信,诸如赵文裴和刘质等人都已经得到了官场的洗练,政务精熟,对赈灾治民更是有着独到的一套法子。

大名府的官员和百姓都有着一股骨子里的优越感,自诩老土著,向来不太理会外来户,可对苏瑜等人却诚心结交,这也足以明,苏瑜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真才实学,真正在河北路站稳了脚根!

这是王黼极其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所以他才会以安全问题为由,否决了苏瑜的流民就地安置问题。

这涉及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迁徙,确实需要慎之又慎,可灾情紧急,特事特办,苏瑜素来都是雷厉风行争分夺秒,以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最大程度救助这些灾民。

首先在赈灾理念上就与有了王黼天上地下的差距,而王黼乃是赈灾的最高负责人,苏瑜即便是河北东路副转运使,也不可能骑在王黼的头上。

也就是他苏瑜,若是别个,对这位圣眷正隆的王黼少宰,哪个不是眼巴巴凑上去奉承巴结,需知搭上王黼这条大船,就等于铺平了仕途,岂不见那个杭州巨贾王家,正是因为与王黼搭上了亲戚,才迅速崛起的么。

苏瑜一直在积极促成这件事情,为此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不得不,在范氏的支持下,赈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而这些流民转化为劳动力,给范氏也带来了极其可观的收益,这些大家族从来就不缺财富,缺的只是可用的人力资源。

在这件事上,因为他们支持苏瑜,使得范氏也隐约盖过了其他家族,眼看着就要成为大名府首屈一指的望族。

人们常常将豪门望族连在一起,但细究起来,豪门与望族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

豪门有很多,但望族却很少,其根本就在这个“望”字上。

望是人望的望,是威望的望,是民心所向,是这些大族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豪门拥有着权势财富,他们是高高在上,是朱门酒肉臭,但望族却扎根于民间,高于民间,却能够得到百姓的认可和支持,成为百姓的引领着。

豪门站在百姓的对立面,压榨剥削百姓,望族却成为民间的代言人,这份信赖与爱戴,才能够使得望族千百年延续下去,细水长流,汇聚成海。

而豪门只能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路子越走越窄,最终如同那绚烂的花火,暴烈却又短暂,只能是昙花一现。

范氏的成功也使得苏瑜的名声水涨船高,不仅仅只是在平民百姓之间得到广泛的尊崇,更是使得其他大族趋之若鹜,若非王黼以及朝堂上那些势力牵绊着,不得这些大族早就加入了轰轰烈烈的赈灾行列了。

王黼还在为阻拦了苏牧的流民安置计划而沾沾自喜,他或许杜绝不了灾民变暴民,反而加速了这个过程,但他却给予了大名府一份安全。

然而事实很快证明,流民如水,堵不如疏,越是压制,爆发起来便越是恐怖。

“得益”于王黼对苏瑜的阻挠,流民无法得到安置,纷纷倒向了乱军,河北大地上的暴乱,终于轰轰烈烈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