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故友之和谈(上)(1 / 2)

一世吉祥 泰戈 1256 字 15天前

所谓的弱国无外交,并非绝对。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对外交使节的勇气与智慧,都是莫大的考验。蔺相如出使秦国而至完璧归赵,便是史上最好的例证。

大夏两代帝王,为了实现一统天下的宏愿,业已准备了多年。

武成一朝,先帝组建突袭军团横扫大漠,杨致潜入突厥王庭刺杀托都可汗,导致突厥分裂内乱,为大夏争取到了宝贵的六年时间。先帝得以腾出手来,先后伐灭南唐与吴越,为灭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隆昌新朝,索力可汗趁大夏新老交替之时统一大漠,意图重返与大夏分庭抗礼的托都时代,皇帝悍然发动对突厥的存亡之战,一举消除了北方边境掣肘的隐患。之后南楚即便不主动挑衅攻占随州,夏帝回过头来也会发动对南楚的战争。

筹谋已久,势在必得,焉有和谈余地?

南楚尚有实力与大夏决死一战,这是他们赖以倚仗的底气。如若再战,自知国力难以持久支撑,这是他们主动请和的因由。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中冒出来的和谈,注定只是一场临时性的妥协,一个中场休息时聊以解闷的插曲。无论双方遣派的外交使节多么的牛逼,和谈毕竟是建立在各自背后的实力基础之上。

前世的电影里有个牛人说过一句名言:欺负人为快乐之本。杨致突然觉得,欺负人其实是件很没意思的事。

夏历隆昌三年六月十八日,赤日炎炎,酷暑难当。

中军校尉马运来报:“大帅。南楚使节已到行辕大门外,等候传见。……楚使坐了一辆四轮椅车。倒像是一位貌不惊人的乡间教书先生,随行的军中书吏、护卫亦不过百人。”

杨致闻言一愣。随即意味深长的笑道:“我还当楚使是个什么人物,原来是我的一位故人。传令大开中门!我要亲自出迎!”

杨致刚刚走近辕门,楚使便在轮椅上遥遥一揖,朗声道:“杨兄,别来无恙否?”

杨致拱手还了一礼,笑道:“有劳张兄牵挂,尚好。快快请到帅帐乘凉,我们今日定要好好叙一叙旧!——马运,带张先生的护卫军士下去歇息。多准备一些绿豆汤与茶水,午饭要弄得丰盛一些!”

夏军将士这才想到,楚使竟然是久闻其名、未见其人的南楚军师张博虎!双方军士都觉得有点纳闷:不是说两国和谈么?怎么瞅着二人见面,倒像是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串门一样的亲切?

杨致笑意盈盈,亲手将张博虎的轮椅推入帅帐。落座奉茶之后,吩咐双方的书吏道:“今日我与张先生只是以朋友之交畅叙别情,尔等不必记录。”

张博虎的随行书吏自问不受杨致统辖,详实记录和谈过程中双方的一言一行,本是他的份内职责。己方军师未曾发话。犹自在埋头挥毫疾书。

是以张博虎直言嘱咐道:“我对杨兄的脾性略知一二,你若不想死的话,还是不要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