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新西学中源》论(2 / 2)

穿越1862 汉风雄烈 1726 字 16天前

翁同龢叹息一声,声音中满是场上,脸上也显露愁容。“盂彪兄。我中原天朝历来都以‘教化’蛮夷引以自豪。可现今却西盛东衰,枪炮器物、工艺技法,皆不如人。彼辈看似不肖,实质却也是想为华夏争一口气。故有识之士才会重提‘西学中源’之说,证明西法虽优,但源出于中国,不过青出于蓝而已。以求一扫现今儒林颓废之气,重拾华夏文明之尊严。”

“不想华夏之学尽出西人,那就应该虚心请教,踏实治学,力求推陈出新,走在西人之前。就如我朝之枪炮犀利,零八式步枪不久更早于西人吗?

而五十年前,西人可就是用超出中原不止一筹的枪炮巨舰,打的前清屡屡打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

“如今这般用神话、传闻和伪书,将别人的东西改头换面归在自己祖宗名下,占点口头上的便宜,真不当为人子。”张文虎一脸的肃然正色。

翁同龢低垂的眼眸中闪过尴尬、不甘与失望。张文虎这呆子,怪不得有一身不错的学识,却混的只能得一个温饱。难道就不知道这‘西学中源’并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其间还夹杂着华夏士人心中难以抚平的心结?

这是出于汉民族的自尊心,也是对传统的向往、自信。你可以说它是种自欺自人抱残守缺,却不能磨灭了士子们内心的那一抹悲悯的‘骄傲’。朝廷要继承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以天朝自居,以上国自居的中央帝国,要以维护其统治的神圣。在这种情况下提倡‘西学中源’说,不失为一个巧妙的解脱办法。虽然这很阿q。当然,现在还没谁知道精神胜利法!

想来这也是文教部会对此事睁一眼闭一眼的主要缘故吧。

翁同龢也知道,这样做是对文化的一种亵渎,更是对传统国学的不尊重。但他的内心深处一直都在透着股不忿。

张文虎怒火平息下之后,当下便换了个口气,心平气和的说道:“翁大人,不必灰心。我华夏文明源远流长。金虽不足赤,我之文明有自己的薄弱之处,但今日西学恰恰能补足我之弱项。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摆正心境,取长补短。我华夏文明断不会因为一两处弱项就变得一无是处,华夏文化的尊严自会得到弘扬。”

最后,张文虎看着翁同龢离去的背影叹了一口气。他会出面恳求皇长子的,但中西之争不会因为这件事而停息。今后只会更加炽烈!

张文虎坐回到书案前,桌面上摊开着一本书——《管子》。

中西文明之争里,不合拍的东西太多了,那些被强扭在一起的论调,叫怎一个牵强附会啊。张文虎是不屑一顾的。倒是他现在看的《管子》,还是能与西洋的政治勾连一下的。《管子》有云:“量民力,则无不成。不强其民以其所恶,则诈伪不生。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这在张文虎的理解中,跟西洋的议会,现下国朝的国会,都有同工异曲之妙。

可惜,现今中国研究《管子》之策的人,还是寥寥无几。就是张文虎本人,如不是被选为了国会议员,都不会拿起这本在许久前翻阅过的书。

富国强兵,乃《管子》之旨也。

……

同时间的交通部铁路司。

“大人客气了。能得大人一席教诲实乃下官的荣幸。本想在大人手下再历练两年,可惜天佑是没这福分了。此次部里派遣下官前往西南主持成昆线铁路工程,下官明日就要启程了。”詹天佑站在交通部部长兼职铁路司司长的季锡良面前,态度十分严肃的保证道。

季锡良看着手下这名爱将,十分欣慰。“成昆铁路是朝廷今后三年里的一项重点建设工程。西南山峻地险,眷诚此次可谓是任重道远。”季锡良颔首嘱咐道。

“请大人放心,下官定当全力以赴,不负陛下、朝廷的重托。”

“好!就让我们一起努力。早日将铁路修到全国每个角落。”季锡良离开钢铁厂后,就转入了中枢,任部委大员可有段时间了,而他担任交通部长的同时还要兼任着铁路司的司长,可见他对铁道建设有多么的重视了。

而他专任交通部一把手以后,成昆线是他推动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