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中国人又该疯狂了(1 / 2)

穿越1862 汉风雄烈 1932 字 15天前

“斯拉夫人不会,也不可能向一群黄皮猴子低头。我们的军队正在胜利的道路上前进着。

是的。

新疆南路,维列夫金将军的部队已经拿下了半个喀什噶尔。

新疆北路,一支新的、强大的援军就要、或者现在已经到达了契利克镇,刘的军队会被打的大败,他会在双头鹰旗下低头乞降的……”

叶夫根尼.卡尔洛维奇.布策在阿礼国、卫廉士面前慷慨激昂。因为他知道就算自己明说了俄军在北路战场上最新的救援计划,这个消息也远不能及时到达刘暹手里了。新疆铺的可没有电线!

“但就算这样你们的要价也太高。”卫廉士继续打着自己的酱油。与俄国人,美国没有丝毫的利益冲突。相比较坚定遏制俄国人的英国,美国在这次谈判中的调停地位,更像是一个纯粹的掮客。

并且只如此,已经足够卫廉士在清廷心中赚一个高印象分了。

“如果你们真的在战场上击败了刘,那么霍尔果斯河以西、伊犁河南北一带地方可以划归你们,但是其余的地方,中国人必须全部收回。

你们可以在肃州、吐鲁番两处增设领事,但嘉峪关、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哈密、乌鲁木齐、古城不行。”大英帝国不允许整个北疆连同蒙古一部就这么的被俄国人吃进嘴里。

叶夫根尼.卡尔洛维奇.布策头摇的像一个拨楞鼓,口中‘no、no’个不停。南疆因为靠近西藏,也有一部分接洽英国人的地盘,为避免刺激到英国人,俄国可以暂不进入。但是北疆,那真真的被俄国人看成自己碗中的一块肉了。

圣彼得堡之前口气松动了许多。但随着南路军在南疆的突破进展,以及奥伦堡总督区筹措出来的那支哈萨克骑兵,沙皇的口吻立刻恢复到了最初的强硬。是下定决心了要一口吃掉北疆!

这很符合布策的心思。再由,他一个小小的驻华公使,也不可能违背圣彼得堡的意愿。任凭阿礼国如何说,他就是不愿后退一寸。

“你们已经多次派军队增加到北路战场,但一一被刘将军击败。希望这一回,俄罗斯陆军能够如愿。”

“那是当然,尊敬的先生。俄罗斯的士兵无穷无尽。之前的失败只是因为轻视。刘是一名不错的将军,但是他的实力太弱了……”

事情谈不下去了,阿礼国拿起礼帽就准备走人,不过脸上不带有丝毫的气氛表情。外交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扯皮的时间多了。如果说稍有挫折就大发雷霆,他可绝对走不到今天的地位。

次日再度开始的谈判会议上,布策一脸傲慢的将决议书扔到了奕?的对面。“亲王殿下,沙皇陛下不允许自己正当的要求被持续的无视。请你和你们的政府在十日内做出决定。是和平,还是要战争。否则,俄罗斯的勇士将席卷整个新疆南北。”

态度斩钉截铁。就如他刚才说的那句话一样:是和平,还是战争!

奕?气的额头青筋直暴,捏着决议书的右手,五指发白。但是又能如何呢?新疆南路不利的战局,和布策现在表现出的胸有成竹,让奕?直接对新疆北路的战事也不抱希望了。但是偏偏的,他现在又只能祈求刘暹再创造一个奇迹!

南疆已败,北疆再败,大势就真的不可扭转了。

到时,北京就只能全然依仗英国人来对抗俄国。即使这样能扭转谈判的不利,跟俄国人讨得一份比较好的条约。回过头自己又要付出多少代价给英国人呢?

这些洋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

天上没掉下的馅饼,世间没白吃的午餐。跟洋人打交道,这句话是真正的至理名言。

阿礼国、卫廉士在‘中立’。当新疆战局,清军完全占优的时候,他们会主动帮忙,来赚取清政府的印象分,并趁机再从清政府身上扣下一点肉。

但就如奕?想的一样,现在新疆战局俄国人占据了上风,阿礼国、卫廉士,尤其是阿礼国,那就从中看到了咬下清政府一块肉的机会了。

奕?现在的处境是前所未有的艰难。

“哈哈哈,亲王殿下又怎么样,一群黄皮猴子而已。一样要在智慧高贵的布策先生面前低头。”回到公使馆,布策非常的得意。今天在谈判桌上,他侮辱了奕?,侮辱了整个清政府。这让他这么个只有低级爵士头衔的人非常的得意。

“小布伦,给我一杯酒。今天是个美妙的日子。”

得意洋洋的布策捻着酒杯站在窗前,三月【西历】的太阳是那么的美好,比起当年在莫斯科和西伯利亚卑微的日子,他爱死北京了。

“滴滴滴……”

而此时天津城内的电报局,一封电报正在被大北电报公司的职员接收着。

来电的是俄国,接报员自然是俄国的人。大北电报公司亦称“丹国大北电报公司”。是丹麦、挪威、英国、沙俄等多国资本在中国联合开始的电信机构。已经铺设上海—香港,上海—长崎,长崎—海参崴,上海至天津等多条海底电线。

“哦,上帝啊,这不可能!”

大北电报公司的职员当然不可能全是纯粹的职员。一些秘密的电报往来,是必须一些特殊的职员亲自接发的。这样的职员上海与天津两座中国仅有的电报局里都有一些。

现在发出惊呼的就是俄国的电报员。按照密码本翻译过电文后,这个斯拉夫人真的有一种疯狂的感觉。

“准备马车。我需要立刻见到布策阁下。”天津大北电报公司俄国的领头人,面色急慌的离开了电报局。而他的慌急神情和先前那一份电报的发来,立刻也引起了英国同行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