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1 / 2)

春归 姑娘别哭 2712 字 15天前

“多谢姑娘。请。”张士舟带着几个人随着春归进了山。因着穆将军的关系,他们在春归面前始终有些拘谨,跟在她后面,大气不敢喘。

春归走的飞快,后面几个人紧紧跟着她,生怕跟丢。走了许久,春归指着一条几不可见的小径:“这里,下山。”

张士舟让两个人下山探路,他送春归往回走。

春归抹了抹脸上的汗,心急阿婆没人帮忙,丢给张士舟一句:“你太慢。”撒腿就跑了,丢下张士舟愣在那。

春归回到面铺,看到欧阳先生已坐在角落,看到春归回来,站起身朝她点点头:“姑娘出去了?”

春归点点头:“上山啦!来吃面?”

欧阳脸红了红,嗯,来吃面。

欧阳母亲身体不好,他自己不大会煮饭,春归和阿婆的面馆,价格很实惠,能吃得起 。他下了私塾便来吃一碗面,再给母亲带回一碗。阿婆心疼欧阳,每次都为他的碗里多加一颗蛋,欧阳感念阿婆,常常会在吃面后教春归识字写字。每日一个字,掰开了揉碎了给她讲。

今日讲的是“晴”字。欧阳用指尖蘸了水,在桌上写了“晴”字。

而后看了看春归,春归小脸凑过来,认认真真的看这个字,纤细的手指跟着在桌上写,嘴里还跟着读“qing”。顿了顿,说了句:“雨晴烟晚?”意思是是雨晴烟晚的晴吗?

欧阳笑着点头:“是。”春归会背诗,但不识字,教她认字的时候,她偶尔会背出一句诗,问他是不是那个字,□□不离十,很少出错。有时也会想,起初春归连话都说不利索,那背诗的时候呢?转眼又一想,这世上的人,谁没点自己的苦楚,春归与阿婆相依为命,打小在山里,是她的苦。自己呢,没有父亲,寒窗苦读十几载,照料病弱的母亲,空有一腔抱负无处施展,是自己的苦。

“一晴方觉夏深?”欧阳的神思还飘着,春归又问了一句。她搜肠刮肚回忆自己背过的诗,生怕搞错了。当然也有些炫耀的意思,今日先生还没夸呢!

欧阳连忙说了句:“是,春归真是聪敏。”

春归如愿以偿,甩了甩自己的辫子,下巴仰的老高。

阿婆在面案前抬眼看春归那得意的样子,笑出了声。

渐渐的,食客多了。欧阳该走了,他拿出二十钱放到桌上,端着给母亲买的那碗面走了。春归跟在他身后喊了一句:“明日认字!”

欧阳回身冲她点点头,随即笑了:“还认字。一定来。”

到了晚间,面铺歇了,春归和阿婆回到医馆,阿婆会帮薛郎中洗衣裳,春归则被郎中抓住认药材药性,有时还有意让她抄方子。

春归不识字,自然不会写字,抄一副方子要一两时辰,鬼画符一般。有时她抄完,举着那张纸,再看看郎中的原本的方子,会咯咯笑一通。从不嫌烦。

今日抄着抄着方子,竟忽然摔下了笔,嘴一撅,回到自己的卧房关上了门。阿婆正洗着衣服,看着春归气鼓鼓从身旁过去,脸上还挂着泪珠,站起身要去,被薛郎中拦下了。

“你不要去。”

“为何?”

“她欠缺的东西多,若想精进,必须过这一道。你去安慰她无济于事,反而依赖你。”薛郎中一直在暗处观察春归,她抄着方子咯咯笑,但有时会凝神许久,那是挫败。从前在山上,每一次她都熟,做的事也是她喜欢的事,日复一日。而今下了山,做的事是她不擅长的,是无到有,从零到一,何其难。

春归回到卧房,趴在床上,小脸皱在一起。

她想回山上去。

第16章 无盐镇小画(一)

春归想回山上的念头,只那么一下,便倏的一身,散了。起身出了卧房,看到阿婆和薛郎中,羞赧的笑了笑。

日子还是照常过,起初阿婆和春归下山的时候,镇上的人难免会背后议论,对阿婆倒是没什么。对春归,百般好奇。

常有好事的老妪趁着吃面的档口问阿婆:“春归多大啦?相看人家了吗?”

阿婆常笑着摇头:“二八一十六了,没有相看人家。”

那老妪便会看着春归的天人之姿,点点头又摇摇头:“这女女长的真俊,像画上的人,可惜话少了点。”说的倒是不直白,但阿婆知晓她们的意思,她们觉得春归脑子不大好使。

镇上的男子则直白很多,每日来吃面,若是人多了没有位置,就站在外面等。本来镇子就小,抬头不见低头见,难免会闲聊几句。这闲聊,竟有些切磋的意思。切磋什么呢?自是切磋这面铺的娇娘子,会成为谁家媳妇。

那个黑脸的后生好似不经意说起自家的染坊,已经将生意做到西凉京城。

那个子矮的嘴撇一撇,说道我们家的当铺最近收了好些稀世珍宝。

………………..

春归碰到听不懂的,就会探出身子来问,比如这一日问的是:“当铺?”

那男子看春归与他搭话,连忙点点头:“对,当铺。听爹爹说个把月前收了一个镯子,那镯子,价值连城。”

春归摇摇头,她不是问这个:“什么是当铺?”

当铺公子愣了下,竟然有人不晓得什么是当铺,颇有些高傲的说道:“当铺,就是穷人把东西送过来换银子。”

“镯子?”春归又问。她想起阿婆有个镯子。

“对,镯子。爹爹说那镯子是玻璃种。”当铺公子还想说什么,春归已经缩回身子走到阿婆的面前:“阿婆,镯子呢?”

阿婆指指自己的腰间:“这儿呢!把这碗面端过去!”

春归哦了一身。

她对那些男子说的都不敢兴趣,她喜欢看美人,可惜面铺里从不来美人。

这一日却例外。

春归正收拾碗筷,抬眼看到一个女子走了进来,那女子,身着一件酡色夹袄,下身一条月白裙,额前坠着一颗红玛瑙,耳边荡着一朵红色的绒花。再看眉眼,风情之中又带有几分忧郁,直教人移不开眼。

春归认出是那日,在小馆子外与宴溪说话的女子。

青烟看着春归,她在红楼里,常年人来人往,认人功底极深。初次见她,她小脸上满是灶灰,看不出多美。今日她一张脸素净着,梳着两条粗辫子,看你的时候坦荡清亮,凡尘里难得一见的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