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节(2 / 2)

杨晶晶听了孙红旗这么一长段一长段的,她真的无语了,他咋这么轴呢?

是她话说的不明白吗?还是他脑筋真的转不过弯来?

反正看到他,杨晶晶忽然想到了只有一面之缘的她表嫂,当时她表嫂结婚那天,也是脑袋这么轴的,一个问题反复问反复问,别人怎么说她都听不懂,这怕不是活在自己世界吧?

杨晶晶不打算跟他掰扯了,反正她是绝对不可能帮他的,以后不理他就行了。

刚转身,她就看到了回来的夏元光,他看到她也不意外,点头打了个招呼,然后和她说,“杨晶晶同学,我有点东西要给你,你能跟我来一会吗?”

杨晶晶为了摆脱孙红旗,当然举双手双脚的赞同,“行!我现在就跟你去!”

只剩下孙红旗还在后面喃喃自语,“肯定是有苦衷的……肯定是有……”

夏元光进他们男知青的房间,杨晶晶虽然只是个十岁的小娃娃,可到底是个女娃,不太方便进去,所以她就在外面等。

没多久,夏元光就出来了,手里面提着一个布包,军绿色的布包,不是特别的新,但是款式特别板正,杨晶晶觉得这说不定是军队里面出来的军需品。

她不禁抬头看了眼夏元光,这个家里面又是什么背景?

“我们找个地方说吧。”夏元光笑笑地和杨晶晶说,他的笑一贯是温柔得体的。

等走远了之后,夏元光才从那个包里面掏出一个粉色的毛线帽,然后递给了杨晶晶。

“这是我特地托我姑姑打的毛线帽,送给你,杨晶晶同学,感谢你上次把事情的真相告诉我。”

杨晶晶挑了挑眉,然后伸手接过那个毛线帽看了看,这熟悉的针法,她怎么觉得有那么一点点眼熟?可是又想不起来到底是哪里眼熟?

可能是毛线制品都是这个样子吧,她没有多想,笑着收下了。

“夏同志不用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毕竟你也算是这件事的当事人之一,有权知道这些事情。”

夏元光点点头,脸上的笑温文尔雅,可是说出来的话却不是那么的温和。

“潘向东和蒋文燕已经得到了该有的惩罚,这也算是给方曼一个交代吧。”

杨晶晶又挑了挑眉,“你和方曼聊过这件事情没?”

毕竟这件事情方曼是因他而起,可以说是因他受过。

第三百七十五章 谈话

一说到这个,夏元光有些窘迫的摇了摇头,“她现在几乎不和我说话,避着我,不过我也能理解她。”

“是吗?”杨晶晶本来都觉得有点不对。

“毕竟是因为我她才受了这么些罪,她记恨我也是应该的。”

“是吗?”又说了一声,更加觉得有点不对。

这让她忽然想起了她去公社大楼见方曼的那天晚上,当时她问起夏元光的时候,方曼是什么样的表情?

好像是落寞,惭愧,自卑。

是记恨他吗?杨晶晶觉得不是,她觉得应该是方曼自己觉得配不上夏元光了,所以才躲着他的。

可是这事儿她没有立场去说,毕竟她不知道方曼到底是不是这么想的,而且就算是这么想的,她也不能代替方曼和夏元光说这些话。

杨晶晶微微偏头,把这件事情揭过了。

转而问,“潘向东和蒋文燕那件事情是你做的?”

夏元光倒也不避讳,直接点了点头,他也不懂自己为什么会在一个十岁的小孩子面前承认这些,可是他和杨晶晶聊天的时候,只感觉对面站的不是一个小孩子,而是他的同龄人,不自觉的就会用同龄人的思维和她交流。

再则,因为杨晶晶上次把事情告诉他,他在心里面隐隐把杨晶晶当做这件事情的知情者,所以他设计潘向东和蒋文燕这个事情也没有瞒着她了。

杨晶晶点点头,这个事情她早就猜到了,现在问只是证实一下而已,她继续问下一个问题,“方曼那个工作是你让给她的?”

当时她和杨丽丽在说这件事的时候,她还因为一不小心的口误,被娃哈哈电击了一下呢。

不出意料,夏元光又点了点头。

“哦,好吧!”杨晶晶想了想,继续说,“还有件事情我要和你说一下,我觉得潘向东和蒋文燕不是什么善茬,他们两个是跟着你下乡来的,所以……”

杨晶晶故意话留一半,毕竟这种事不好明讲,讲出来就显得她在强迫人一样,虽然她确实有这个想法。

她是怕他们两个又在第二生产大队弄成什么风浪来,毕竟他们要办厂子了,必须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夏元光听到杨晶晶说这个,微微的皱了皱眉,说话依旧是很温和,“前几天我得到了信,潘向东和蒋文燕他们的父母两天前也落马了,他们没有靠山,就掀不起什么风浪来了。”

夏元光懂杨晶晶的意思,他们两个可以说是跟着他下来的,这个麻烦相当于是他带来的,所以说最好是他能够走,然后把他们两个也带着。

可是他还没有找到他要找的东西,现在还不能走,只能和她这么说,毕竟潘向东和蒋文燕没了靠山,应该也会收敛不少。

杨晶晶听了这话,倒是宽慰了一点点。

偏头看夏元光,夏元光下了也几个月了,可是还是很白,就像晒不黑一样,显得细皮嫩肉的,换一种说法,显得养尊处优,和知青点的知青就是不一样。

到是和丰章有些像,可是丰章平时不用下地,只需要在学校里面摸摸鱼,一天就过去了,基本上没有什么劳累的机会。

杨晶晶看着夏元光那发光的脸庞,还有身上儒雅的气质,忍不住问出了声,“你为什么要下乡来?”

“嗯?”夏元光被杨晶晶问的愣了一下,随后反应过来说,“支持乡村建设,接受贫下中农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