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攻略人生_30(2 / 2)

此前又是请武师傅教他拳头,又是帮他和安平郡马牵线,又是寻军师先生的,这些事情,零零总总,林询怎会不明白。他的性子不适合仕途,即便走了仕途,也走不长远。然而人生在世,必须有立身之本。所以父兄为他找了一条最适合他的路。可是最适合他的路,却不是对林家最有益的路。

当林询发现林家或许并没有他想的那么强大,当前头的父亲和兄长有难,林家陷入危机之时,他完全派不上一点用场之时,他的感受可想而知。

所以那会儿全家人当中,林询大约是最不好受的那个。此后,竟然改了性子,努力读书了。

林谨一叹,接着道:“后来听说是三弟去找了他,两个人关起门来说了大半天的话,之后,二弟就不为难自己了。虽然依旧下苦功夫读书却并不那么着紧。反而是将大半的热情又倾注到绘图之上,甚至在这上头的时间比以往更甚。”

“之后三弟便提出今年要参加乡试,甚至明年还要参加会试。我和父亲当时觉得以他的学问,如今也还有不少日子,慢慢来一个举人进士总不是问题。可我瞧着三弟如今的劲头却不像是这样。并且当父亲说,若他努力些,大约殿试一甲也是能进的时候,他并不太高兴。三弟虽然恃才傲物,却并非是眷念权势之人。而且他和二弟这些日子的种种改变,以及常有密谋私语,都让我觉得不简单。”

“祖母,三弟是你一手带大的。从小到大,有些不愿同我们和父亲说的话,他总愿意和你说。他自幼还是您教导开蒙的。因他身体不好,十岁前都跟着您住在你院子里,十岁后才搬到前院。您比我们更了解他,他有许多东西,许多想法甚至都是您教的。祖母,我想知道,三弟到底在做什么?”

林宁听完林谨的担忧,这才恍然发觉这段时间的林询和林译确实有些不寻常,她皱眉想了想,道:“译哥儿最近问了我不少关于图书馆的事。”

图书馆,林宁对几个孩子都提过,也不过就是那么一提。

林谨皱眉,“三弟也问过我翰林院的藏书以及抄本情况。”

林宁心中咯噔一下,她想,她大约已经知道林译和林询说了什么,也知道他要做什么了。

林询在地理绘图上有极高的天分,虽然林宁当初同他说地理和徐霞客之事不过只是想为他寻条适合他的路子。可在发现他惊人的天赋之后,林宁便越来越将他往军事绘图上引。尤其府中还有一个做过军师的先生。以这两年林询的天分来看,精细舆图的制作当是可成的,林询差的不多是眼见。这点只需他外出往九州大陆走一走便好。

若是这类舆图能成,在军事作战中会堪大用。到时候必然会存入兵部,也会带来各处边关军队中的一场变革。而只要有战事,这等地图给作战带来的实际好处就会突显出来,到时候人人都会记住林询。

这是军心。因林询非将军,并不掌权,不会受君王猜忌。军队中的人即便认可他的才能,感激他的地图,却不过是对他对林家存了一份善心,却不会为了林家做出什么发兵反叛的事情来。所以这点帝王是可以容得下的。

而林家要的也不过就是如此。

林译要做的大概就是推广图书馆了。皇上打击四王八公,一来是因为当年的一些站队之事,二来是四王八公借助早年的功绩在京中耀武扬威成为毒瘤,三来便是皇上也有心削弱世家盘根错节的力量,培养寒门子弟,更好的集中皇权。

要想提拔寒门子弟,以如今的社会制度来看,唯一的出路便是科举。而科举虽然算是目前最为公平的晋升渠道。可其中却有不少弊端。便是资源问题。时下虽有活字印刷,但技术并不成熟。并且书籍昂贵不说,许多重要书本大多没有流传出去,多掌握在有钱有权的人手里。

甚至于许多书本,寒门学子见都见不到。更不要说师资力量了。若想打破这样的局面,图书馆无疑是一条好出路。可想要各地都建立一座图书馆,林家却做不到,也不能做。因此必须打着皇家的招牌。

翰林院便是极好的一个通道。其实林谨如今就在翰林,他并非不能做。然而,他虽然也是年少成名,三元及第,可这三元及第之人虽不多见却也不是没有。他的名声也不过是在京城之地。况且还有一部分是来源于他是林如海之子。

若是由他牵头主办,到时候只怕人人都只知道图书馆是皇家的,林家的功绩传不出去。

若想在这上头既能成事,又让人提到图书馆就能想到林家,抹不掉林家的影子,那么这个主办之人必须要有更大的名声来支撑。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这就是民心。

如此一来,军心,民心,林家都有了。尤其这两把只能作为□□,无法成为攻击的武器,因此,不会给上位者带来多大的忌讳。可林家却能享有最大的保障。即便有一日,上位者觉得林家功高盖主,或是想要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也要掂量掂量林家的影响力。

不得不说,林译所谋划的事情一旦成功,林家只需不是谋逆,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可以惠及子孙。往后即便林如海和林谨他们都不在了。别人也不想随随便便欺负得了林家子孙。

林谨一叹,林译想的比他这个长子还要多。可是,比三元及第更大的名声……

林谨一惊,“他想要六元及第?”

不!或许还不只如此。林谨想到林译这段时日,做文章之时也没忘了抄书练字。想到他那一手自成一家的书法。崔先生走前便说,有祖父遗风。

如今他还只有十四岁,便是等明年过了殿试也才将将十五岁。

一个十五岁的六元及第和书法大家,这两项盛名加在他的年纪之前,会流传更广。怪不得,怪不得,他不肯再等三年。

前朝曾有一位六元及第的少年郎周彦,却也有十八岁。便是朝野更迭,人人也都记得周彦的名气。只需一提周彦,百分之□□十的学子们都可以说出他的生平。

三年后,即便林译得中六元及第,也不过和周彦一样。可若是这科中了,他的才名自然会高于周彦。而且因前头有个周彦已被人所熟知,所以大家在提起周彦之时,自然而然会想到比他更厉害的林译。甚至于若是林译还有一手不俗的书法……

那么他只需有点风吹草动的功绩,不必自己去传,自然有人帮他传的举国皆知。

想及此,林谨并不觉得有多高兴,反而面色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