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次虽有损失,但却也服气。
信陵君知道这是他自己的失误,他太过急切的想要保住韩国,因此不由的就忽略掉了不少细节,致使他直到看见李牧才发现韩国已经不存在了,这错误不算大更不算致命,更何况信陵君的反应足够快,发现问题之后的应对也没有半点问题,只损失了两万人算得上是一件幸事。
换了其他人,说不定就得被李牧咬掉一半。
可就算如此信陵君还是觉得有些后怕,他怕的不是李牧打的这一下,而是李牧灭韩的速度。
信陵君承认魏王耽误了不少功夫,再加上来回路上的时间,调集军队的时间,他在得到军队之后已经用最快的时间赶来了,可还是慢了一步。
事实上按照信陵君的估计,也许韩国会因为魏王耽误的时间而陷入苦战损失不小,但他绝想不到秦国居然已经灭了韩国。
韩国虽然弱小,但三家分晋以来韩国怎么说也位列战国七雄之一,底气还是有的,临到了最后却如此轻易的被秦国灭掉。
信陵君完全不敢想象秦国到底强大到了何种程度。
这就是秦国沉寂多年所拿出来的成果?
信陵君得承认,秦国这次确实算得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了,他知道吞并了赵国的秦国会更加强大,但他更加清楚赵国百姓不会轻易顺从秦国,且秦灭赵国自己付出的代价也绝不会小,这也就意味着短期内秦国将内忧不断,这不是靠着几年的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
也就是说,秦国在几年之内单纯论对外扩张的能力的话,能够恢复到和以前一样就很不错了,可现在呢?秦国不仅仅恢复了实力,甚至更强于以前。
信陵君仔细想想,似乎一方面是增加了新的兵种,另一方面也是秦国的军队有了改变?
他以前也面对过秦国的军队,那个时候的秦军锋锐,但实际上使用的军械却颇为落后,在这个全民铁器的时代,秦国的军队依旧是青铜器,铁器和青铜器不用说也知道哪个更好,秦国以前那是靠着顶尖的铸造工艺和士卒本身的悍勇来弥补这一点,可这一次,秦国使用的武器是真的不一样了。
至于说到底哪里变了信陵君一时半会儿的还不好说,明明表面上看起来还是和以前差不多的铸造精良的青铜器啊。
不过信陵君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韩国已经救不了,那么只要想就知道,秦国的下一个目标不是魏国就是燕国。
信陵君的猜测没有错,秦国的下一个目标确实是燕国,事实上这一点本是和齐国商量好的,两家瓜分燕国。
就算现在赵国被灭,齐国也从未直面过秦国的威胁,再说了,比起秦国,齐国更想灭了燕国。
当年齐国趁着子之之乱把燕国灭国三年,之后燕昭王复国,转脸又把齐国给灭国了五年。
如果不是齐国后来出了个田单复国,以火牛阵大破燕军,齐国很有可能就彻底完蛋了。
因此可以说齐国和燕国之间那真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关系,之后两国虽然表面上没再打起来了,但实际上却是小矛盾不断,大家互相之间都清楚,只要逮着机会,立刻就会把对方往死里揍。
因此对比起燕国,齐国自然愿意与秦国合作,再说了,这些年秦国远交近攻的政策实行的非常好,多年的建交终于让齐国相信了秦国,这才有了两国合作共同坑了一把燕国的事情。
再加上,齐国觉得吧,就算秦国想要折腾什么事情,那也有魏国挡在他和秦国之间啊,到时候大不了就和以前一样,齐国支持魏国,魏国和秦国撕逼嘛。
反正只要吞并了燕国,齐国的实力立刻就仅次于秦国了,那时候还怕谁!
恐怕就算是秦国也得对齐国客客气气的。
那么只要齐国再联合魏国,秦国再强也不怕的。
事情当然不会像齐国想的那么简单,就在齐国和燕国互相撕红眼的时候,秦国突然插手,连下燕国七座城池,可就在这势头大好的时候秦国却突然停住了。
秦国前线的将领表示,秦国只要这么多城池,剩下的事情由齐国和燕国自己决定。
齐国一想这样也好,毕竟秦国出兵了总是要拿点好处的,现在秦国明确表示只要那七座城池,且这城池还是燕国的,齐国当然不会有什么舍不得的感觉。
这时候信陵君当即提醒魏王盯紧边境,小心防备秦国,而他自己则带着一些门客和护卫队直接赶去调解齐国和燕国之间的矛盾了。
信陵君很清楚,东方各国之间打起来是秦国最愿意看到的事情,这次秦国只占了一个韩国和燕国的七座城池就停下来,完全不像是秦国的作风,虎狼秦国贪得无厌,怎么可能在自己没有重大损失且势头一片大好的时候停下来?
信陵君认定了这里面有阴谋。
然而实际上还真没有。
唯一的问题是,昭襄王终于彻底病倒了,且很显然是要熬不过这一次的节奏。
朝政被交给了太子主持,而太子又把朝政甩手丢给子楚和丞相蔡泽等人,自己只管最后点头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