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师心中想着,便给熟睡的吴玠盖了盖被子,自己穿好衣服,下到院子里去了。
院子里一片寂静,只有树上的喜鹊飞来飞去,偶尔叫上几声。
师师推开郑达他们打寝的那间屋门,见十几个人还在熟睡之中,就连聂散财也爬在卧榻上睡得迷迷糊糊,这才送了一口气,默默念叨:谢天谢地,他们还没灵醒,奴家和相公的事情他们都不知道……
师师兴冲冲想了一会,原又回到金凤阁,见吴玠还在嗜睡,便就没有惊动,静静坐在一旁看着他。
吴玠睡得太熟了,太阳又朝中天爬了一节子,吴玠还在昏睡。
师师想将他唤醒,可于心不忍,倏忽,她心生一计,拿出放在衣箱中的蛇跗琴,弹奏起《阳关三叠》来。
师师轻拢慢捻抹复挑,琴韵流动,清越淡远,却听身后响起一声:“师师弹奏的是阳关三叠吧?”
师师一怔,回头去看,吴玠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身后。
师师桃红着一双眼睛,瞥了吴玠一下,道:“奴家想弹奏一曲给相公催眠哩,没想到把相公给吵醒啦!”
吴玠哈哈大笑:“在下睡觉你弹琴,明明是催叫;却说是催眠,师师真会说话哟!”
师师把头一低,咬咬嘴唇道:“奴家哪敢,本来是催眠嘛!”
吴玠讪笑着,把眼睛往窗外瞄瞄,道:“大半早晨啦,也该起床!”
说着一顿,道:“催叫得好,要不睡到天黑怕也醒不来!”
师师“噗哧”一笑:“是昨天夜里太疯狂了吧,相公才这般疲惫?”
“哪里话!”吴玠笑道:“那是吃肉,越吃越想,现在又……”
师师低头不语,吴玠岔开话头,说起《阳关三叠来》:
《阳关三叠》是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
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
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
后来《阳关三叠》被谱入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
王维的诗这样写道:“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谱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情调;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每叠又分一叠,加“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句,其余均用王维原诗。
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叠不尽相同。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大跳,和“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