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1 / 2)

女皇攻略 若然晴空 4508 字 4天前

只这一项,在姬越眼里,就够把卢成五马分尸了。

事实上姬越最近越来越觉得,晋国的大辟之刑实在有些不够用,绞刑固然残忍,但勒死至多不过半盏茶的时间,五马分尸看着血腥,实际上大多数人撑不到真正的五肢分离,基本上马一跑,头一扯,人就被勒死了。

但法家重刑,大多是为后来者鉴,将剥皮凌虐这类用来审讯的酷刑列入常刑之中就过分了,且不说围观的百姓能不能接受,就是能,往后再有冤假错案,把人炮制死了,连朝廷威信都要受到影响。

姬越只得遗憾放弃,她其实对古时商纣的一些手段很感兴趣,最感兴趣的就是炮烙之刑,可惜条件不允许。

秦杉在江南没折腾多长时间,把卢成和张蕴以及几个牵连其中的大小官员抓了之后,把牢里的阿燕放出来带上,这件案子他不能自己审了杀了,是要回到曲沃由廷尉府审理的。

阿燕很久没有见过光了,吴郡的监牢又脏又潮湿,遍地都是稻草稀泥,秦杉是捂着鼻子进去的,两个凤翎卫把阿燕架出来的时候,他离了得有七八步远,出了监牢再瞅几眼,顿时乐了,“呦,就这个小身板还能杀人呢?”

阿燕昏昏沉沉抬起头,只见到一个逆着光的高大身影,和一双灼灼发亮的眼睛。

秦杉找了一个狱卒的妻子给阿燕洗涮干净,上过药,又换了一身衣裳,案犯是不用讲究的,找个大囚车挤挤,一车拉走,这么个遍体鳞伤细胳膊细腿的小丫头却不好办,秦杉找了一群凤翎卫一人凑了点钱,弄了个马车铺了些厚实被褥把人放进去,就这么晃晃荡荡地把人带着走了。

阿燕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了,马车停在直道边,不远处有个驿站,一群凤翎卫都在驿站里吃喝,有个眼尖的发觉马车里露出个脑袋来,连忙拉了拉秦杉的胳膊,秦杉也瞅了一眼,让驿站的人盛了一碗白粥捎两个咸鸭蛋给阿燕送过去。

倒也不是舍不得这点吃喝,秦杉有经验,知道久饿和身上带伤的人不能大鱼大肉,白粥最好。

阿燕端着粥碗,她没有秦杉的经验,学里也不教这个,以为自己只能吃这个,也没挑剔,三下五除二把粥喝完,目光落在马车后面囚车里的几个官员身上,又看了看马车,她什么话也没说,把碗交给驿站的人,就坐在直道边等着秦杉一行人吃完。

也是路程快过半的时候,阿燕才从凤翎卫零零散散的对话里推测出了个大概,实在是一群凤翎卫都没什么照顾姑娘家的意识,秦杉以为驾车的凤翎卫会解释,驾车的凤翎卫以为秦杉解释过了,阿燕又不吭声,所以谁也没以为证人跟着他们走了十几天,还不知道自己要往哪儿去的。

比起阿燕还能坐个马车,后面的囚车就比较难过了,包括卢成张蕴在内的八个官员挤在一辆囚车里,吃喝拉撒都在囚车上,臭气连天,谁都不想说话,就连寒门出身的卢成都心如死灰,他的所谓寒门是对比大士族而言的,就张蕴这么个推崇尊卑论的大儒,想也知道不会收那种束脩都交不起的寒生,卢成这辈子也没吃过这样的苦。

他都如此,其他官员就更不用说了。

到了曲沃,被廷尉府的人拉走的时候,几个官员竟然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士可杀不可辱,他们现在是宁愿蹲牢狱也不想再坐囚车了。

也不怪众人都没想到上刑场的可能性,实在是他们犯的案子,至少在他们自己看来都不算大事,就连卢成都觉得他这回最多丢官,毕竟他也没真杀人犯法,到了公堂上,最多不认师生之情,把张蕴供出来,罪都推到他身上去。

张蕴对于卢成的打算门清,现在已经不是八议的时候了,他的名声早在这一路上丢得差不多了,他甚至都不想去想江南那边会怎么传,对于一个养望了大半辈子的人来说,名望没了,也就哀莫大于心死,他早就不想活了。

到了廷尉府,干净整洁的牢狱环境让身上臭烘烘的官员们都很满意,连张蕴都露出了一点安心的神色,随后众人洗了澡,换了囚衣,冬日的囚衣并不单薄,里面还夹绒,穿得很暖和,就在众人纷纷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的时候,几个膀大腰圆的狱卒大声呼喝着把他们撵进了廷尉狱最里面的一排单间牢房。

也就是和国子监一墙之隔的那一排牢房。

经历了无数次酷刑的牢房看上去整洁干净,连地面都是新换的青砖,四面墙上规规整整地挂着一些刑具,角落里还有堆积的枷锁,在外面看还好,一踏进来,就是最迟钝的人背后都是一寒,一股淡淡的无处不在的血腥气迎面而来,在鼻端弥漫。

为首的牢头分配了牢房,又说了点不许喧哗,放饭时辰之类的规矩,就锁了牢门出去了。

几个官员坐在阴森森的牢房里,回想着狱卒的态度,这一路上凤翎卫的话语,慢慢地都有些怀疑,这次的案子好像真的是闹大了啊!

阿燕不是第一次来到曲沃,她年纪小,长得好,原本是江南士族钱家的家生子,进入女闾是因为一个曲沃来的贵人看中了她,钱家就毫不犹豫找了个由头把她送进女闾,让那个贵人占了她,后来她又被送到了曲沃,在曲沃待了两年。

再次来到曲沃,阿燕发觉自己一点都不恨这个地方,她亲眼看见那个轻描淡写决定她一生去向的贵人在闹市被腰斩,死时叫得比她被拉去女闾要凄惨十倍,那时候她就觉得,曲沃的天是雪亮雪亮的。

秦杉进城时先找了个客栈把阿燕安置了下来,他对这个客栈还是很放心的,因为客栈是他老叔开的,平时也卖点酒水,他和城卫司打过招呼,巡逻的时候都会多看顾一下这里。

然后秦杉就回宫复命了。

姬越对于秦杉的速度是很满意的,但凡秦杉在路上耽搁了些时间,就赶不上过年了,她倒不是为了秦杉能不能回家过年而着急,主要是因为连审带杀也需要些时间,万一弄不好开了春,人就得到明年秋后再杀了。

秦杉也是个聪明人,他自己揣摩圣意,觉得以自家陛下的脾气,把人留到明年再杀估计要气疯,所以一路上紧赶慢赶,一天都不敢耽误,总算是赶在年前回来了。

人已经安排进廷尉狱里了,姬越也不耽搁,当即命人把白起叫来,准备商量一下这些人的刑罚。

连审都没开始,就先考虑刑罚,这也是姬越的一个习惯,法律毕竟只是用来约束臣民的,在帝王看来,审案不过是个简单流程,如果审案来不及,直接把人杀了也可以,反正归根究底是要杀人,先商量死法很正常。

第78章 新耕法

卢成和张蕴的罪, 往大了说是结党营私,意图欺君,但往小了说, 不过是一场普通的官官相隐案, 放到前朝,未必会追究。

姬越如此重视, 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卢成没有把吴郡治理好, 如今风气败坏,秩序腐朽,她还要花心思去修补治理,张蕴反而是其次了, 毕竟对于必死之人,姬越也是会相对宽容一些的。

白起深知君王脾气,量刑极重, 涉案大小官员基本全是个死,他本不是个专司法家的官员, 但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却越来越偏向法家了,唯严刑峻法能立国威, 这次的事情可以办成一个典型, 为后来者鉴。

定完刑罚, 审案反而是件走过场的事情,十来天的时间, 赶在新年前半个月,几名官员就被押上了刑场。

别看姬越处置犯人都喜欢加上一句闹市行刑,那是杀给老百姓看的, 晋国行刑的场地其实很有讲究, 一般官员行刑, 是在午时阳光最盛的时候,晋宫中门前那一块专门堆砌的高台上,高台两侧就是官员平时上朝的路径,文左武右,行刑之后要过上三天才会清理高台,主要是为了警示官员。

这次是官员犯法,犯的也是国法,快过年押几个人去闹市口杀,对老百姓来说也不是很友好,姬越这才想起空置已久的行刑台,这几名官员也是赶上了,闹市口地方大,五马分尸比较方便,行刑台在建造之初就没想过斩首或是绞刑之外的刑罚,建得比较高,也不算太大,能同时容纳十来个人跪在一起砍头已经是极限了。

包括卢成张蕴在内的十二名官员都是斩首,这种死法一来比较容易清理,二来也比较能够让要看上三天的官员们接受。

卢成在上刑场的时候腿都软了,是两个高大健壮的刽子手把他架上去的,他不住高声叫唤着一些含糊的字句,也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但他死死盯着那把寒光闪闪的铡刀,认为自己不该是这样的结局。

他什么都没做!即便和张蕴有过几封书信往来,但他从来没有正面回复过,怎么到了国都,反而就要死了?

张蕴已经完全瘫软了,刽子手扶都扶不起来,索性就让他软在铡刀台上,之后陆陆续续压来的官员因为一开始没有自己会死的想法,在牢里吃好喝好,这会儿还有挣扎的力气,有人高声大叫冤枉,还有人试图争辩。

白起作为主刑官,也没阻止这些人大喊大叫,人在死前的各种表现他见多了,看了一下时辰,日晷的斜影落到午时的刻度时,他就下令行刑。

刽子手毕竟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一声令下,铡刀开得此起彼伏,这边脑袋都滚下来了,那边还在铡刀台上喊叫,负责张蕴的刽子手喝了一口酒呛着了,咳嗽了好几声才来开铡刀,亲眼目睹两边的人头落地,张蕴呜咽一声,尿湿了裤子。

随后铡刀下落,最后一个脑袋也滚落下来。

高台上尸首分离,白起让人把滚落高台的两个头颅捡回来,刽子手擦洗了铡刀,留下这一地鲜血淋漓。

阿燕是不被允许观刑的,她并非官员,不能进中门,但在客栈住了一些时日,来往的凤翎卫都知道她的事情,有时候在底下喝酒时就会谈论起行刑台上的情形,起初说得有些含糊,应当是怕吓着阿燕,但发觉阿燕不仅没有被吓着,反而听得十分高兴时,凤翎卫们的谈兴也大起,还有人带了当日行刑的刽子手来一道喝酒。

刽子手一般没有专职的,都是军中勇士临时担任,杀人之后能多领一份“砍头钱”,多半会让那些家境贫寒的军士来挣这份外快。

对于阿燕,姬越有自己的安排,送回吴郡肯定是不行,索性她的学业很不错,可以通过国子监的考试,又有朝廷每年发放的补助款,生活方面是不需要操心的,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她在国子监的生活,但姬越想不了这么细,找了国子监的官员来安排了个名额,就直接扔到脑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