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掩映,竹楼屹立其间,王离和纪嫣然在元宗的引领下上了赵墨行会的主楼,这主楼之上在挨着顶层处却有一个小阁楼,在邯郸之中却已是高层建筑。
这时王离与纪嫣然坐在阁楼上,任由两风吹袭,左右放目,邯郸周围建筑尽可入眼,隐约可以看到城墙,身在高处,可以放开目力,这却让人心胸开阔之极。
“老师!”席上元宗正要说话,却见纪嫣然在侧,不由欲言又止,通常而言,男子谈正事却是少有女子在场,他微微有些不适应。
“元宗,无妨,嫣然学贯百家,其才其行,足堪为我左右手,过一段时间,我须闭关一段,一则需要为国君调理身体再准备些药物,另外也须将我要开将的知识都写成书本,到时候好刊印四方,方便你们传道。”
“到那时候,嫣然会代我处理诸事,今天过来正好介绍与元宗你认识交代一番。”
“原来如此。”元宗点头道,然后与纪嫣然微微拱手:“嫣然大家,是元宗失礼了。”
如此又是一番寒暄,接下来两人便进入正题,这时两位墨家门人上得楼阁,端了茶水上来,与三人一一满上。
王离端起茶杯,略微沉吟,然后轻口与纪嫣然说道:“今曰我此来主要是与元宗问两件事,一件事是将雕版印刷术交给了元宗,来看是否还存在问题,需要解决的。”
说着,王离又自身上拿出一张纸张与纪嫣然看:“嫣然,所谓雕版印刷就是以木板刻成大印一样的阳面模板,模板上反向刻出字迹,然后以之印刷到纸张上。”
“雕版印刷术配合纸张,曰后要成书就相对简单了,一本书只要有一整套雕版,又有足够墨水和纸张,一次就可印几千甚至上万本。”
“有此技术,未来整个九州就可有更多的人可以读到书籍,书本知识的流传和传承比过往就简单的多,再不会出现哪怕如廉颇将军读的兵书也就一本《六韬》了。”
“我原本准备第一套书刊印九州诸国以及域外十方的地貌各地风情,如今稍稍有些变化,现在我准备刊印的第一套书就是我接下来会开讲的大利之道,先少量刊印流传于赵国内部,待时机成熟,曰后再广传四方。”
“这样让所有人都明白如何去实现大利,未来墨家以及其他投入我门下的诸家都会重组,共同建立一个为实现天下大利的全新大组织,以推广和贯彻整个理论为目标。”
王离心道,去广传大利之道,一手持剑,一手持典的去广传,一统九州后说不定发展个数十年,这方世界的东方就要拉开开始大航海时代的序幕,他创建的这个教会当会将他的道辐射整个寻秦世界。
甚至不止寻秦世界,教会精选的圣武士和圣祭酒当随他的脚步将他的道带往其他世界,甚至无穷虚空诸界之中,到最后,离的那个小神界完全展开,那可要成真正的神界。
至于最后那不过是理想蓝图,而今王离做好计划,一切以当下为准,却是要在整个寻秦世界扎下结实的根基。
纪嫣然听着连连点头,美眸连闪,她想的没那么远,可是只听王离只言片语,但窥得王离行事的一角就已经看到了未来无穷变化。
元宗见王离如此将事情详细告诉纪嫣然,心道果是将事情交托的样子,听他介绍完后直接自一旁的箱子里拿出了一张雕版,又有一小叠微微发黄的纸张。
发黄的纸张是王离生产的第一批纸张,上面都印满了字,只是一些字有些模糊不清,很多字迹就是一团墨黑。
“老师,这是我们雕的一块版和以此版印出来的文字,印是可以印,可是还有些不成熟,字迹必须刻印足够大,否则就是这样,像老师说的那样印小字几乎不可能,几番尝试,字小了那就是漆黑一团。”
王离接过纸张看了看,纸张虽然比不得现代纸张,又是泛黄,表面也不平整,但是已是可用,毕竟他给的是最成熟的造纸技术,方法又详细。
略微思考,王离自身上背的小包中拿出了一本去了封皮和一干其他介绍的书,却是一本仿古版的《说文解字》,拿出来他一边说话,一边将书交给了元宗。
“两个问题,一是印墨的问题,墨汁水分太重,你们继续改进。”
“另外是篆字的笔画线条不很适应雕刻与印刷,现今的文字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虽然都同样用的书篆字,但是各国各有区别,文字不统一,如此交流也存在问题。”
“所以,关于文字,我认为有必要在未来有个统一和改进,元宗,这本《说文解字》就交给你了,来曰我刊印的关于《道论》当用最新的文字,而不是依旧用篆字。到时候这本《说文解字》与新书一同刊印。”
“改进新文字?”元宗疑惑的将书接过,略微一看,顿时一惊,只见这本书以字迹部首为纲,可以查询诸字,而里边诸字都有篆体与新文字的对照,一旁又有文字的含义和出处。
如此只约莫一看,他便看的入了神,这上面的字多半不脱篆字,除了少数有些变化之外,大体都差不多,只是线条更为明朗有力,而非过去那般圆转含糊,确实有利雕刻和印刷,而且看起来也是堂堂正正,极有气象。
“好书,好书。”入神微微一翻,他便连连惊叹:“嫣然大家也看看。”
纪嫣然接过说文解字,略微一看也是入神,美眸异色连闪,随即又是一惊:“这本书以前从未有过,是先生编写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