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明争暗斗(2 / 2)

国策 闪烁 1846 字 6天前

挥关键作用,确实很难。除了提拔地方官员之外,合适的人选。”

“提拔地方官员也是个办法。”彭茂邦嘀咕了一句。

赵润东没有说什么,朝庞兴龙看了过去。

“从地方提拔官员,只能选择省级干部,其他太年轻了。”庞兴龙迟疑了一下,说道,“目前看来,广西、上海与山东几个地方的官员都不错。”

听到这,纪佑国仍然不露声色。

别说纪佑国,就连李存勋都看出了主要领导人地态度。

潘云生与彭茂邦一唱一合,目的只有一个:让王元庆返回中央。原本这件事应该由纪佑国出面,毕竟王元庆是纪佑国地“门生”,在广西干得非常不错,5年试点工作的成绩非常惊人,连外界都认为王元庆将在2o22年返回中央。问题是纪佑国不但不表态,还不提任何意见,潘云生与彭茂邦只能硬着头皮上。

赵润东地态度很含糊,庞兴龙则左右为难。庞兴龙必须依靠赵润东,不然会被彭茂邦与潘云生吃得死死的。在赵润东态度不明地情况下,庞兴龙不但不能摆明了反对王元庆返回中央,还不能明确支持王元庆反对中央。在不得不表态的情况下,庞兴龙只能左右逢源,提出了三个候选人。

赵润东不表态,不是不想表态,而是碍于纪佑国的面子不好表态。

庞兴龙先提出黄国巍与顾卫民,摆明支持顾卫民,因为谁都知道黄国巍只能干外交,不是当总理地料。庞兴龙支持顾卫民的原因很简单,顾卫民是赵润东的“部下”。赵润东提出顾卫民的缺点,主要是试探纪佑国的态度。结果纪佑国没表态,潘云生与彭茂邦却“打蛇随棍上”,间接“否决”了顾卫民,摆明不支持顾卫民出任国务院总理。

在此情况下,赵润东不考虑纪佑国的感受,也得考虑潘云生与彭茂邦地感受。

最终,除了纪佑国,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赵润东的身上。

“从地方提拔官员也是个办法。”赵润东呵呵一笑,说道,“其实,最大地问题不是国务院总理人选,而是下一届领导班子中太多新面孔了,即便年轻人的能力不错,在经验方面也有所欠缺。老的走了,问题难办啊。”

虽然赵润东回避了直接问题,但是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彭茂邦抽了两口烟,朝潘云生看了过去。

在“总参军情二人组”中,彭茂邦主要贡献影响力,潘云生才是“狗头军师”。

“老赵这话确实没错。”潘云生灭掉了烟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年轻人缺乏经验,我们可以扩大领导班子地规模,大家群策群力,总比几个人开闭门会议好得多。这样一来,不但能够起到老人带新人的作用,还能把握好方向,保证不在大方向上出问题,保持政策的连贯性。

听到这话,刘晓宾偷偷踩了李存勋一脚。

潘云生的话非常有水平,不但化解了矛盾,还为王元庆争取到了更加光明的未来。

“小潘说得没错,我们都年轻过,经验是一点一点积累的,如果不给年轻人锻炼地机会,怎么让他们长经验?”彭茂邦有点后知后觉,“只要老赵在,大方向与政策的连贯性都不是问题。扩大领导人班子地规模,还能让更多的年轻人获得锻炼机会。不说明年地事情,从长远考虑,都应该这么做。”

庞兴龙暗自苦笑了一下,没再多说什么。

“这么说来,我觉得可以增设国家副元。”赵润东摆明了态度,“这几年,我的身体也不大理想,增设国家副元很有必要。”

这番话表明,赵润东采取了以退为进地策略。

国家副元的最佳人选肯定是地方官员,而不是在中央混了几年,已经拥有了人脉的国务院官员。如此一来,王元庆成为了国家副元的唯一选择,顾卫民则是国务院总理的最佳选择。看上去,国家副元更有分量,实际上却没有多少实权。只要没有确定下一任国家元,国家副元就是“备份”。赵润东这么做,无疑是想摆脱纪佑国的影响,不让王元庆在中央挥太大的作用。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潘云生与彭茂邦也有点为难。

“看来,今天我来的确实不是时候。”纪佑国长出了口气,说道,“忙了一上午,我还没有吃午饭呢。先去吃饭吧,下午你们继续讨论,我可得回去教外孙女了。”

纪佑国出来圆场,讨论到此结束。

*****

封推期间,半小时一更,闪烁更兄弟们一起疯狂,让大家爽个够!

求票求支持,啥票啥支持都来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