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都风云(四)【标题错误,实应为二百二十六章】(1 / 2)

大明官途 高月 2236 字 19天前

有了大明皇帝的书面保证,诸王们终于66续续地进京城了,每个王爷在京城中都有自己的大宅,足以容纳千人以上,李维正在京城里也有自己的住宅,就是那栋用一千两银子买来的小宅,李维正的三千人并没有全部进城,只带了五百人,其余依然驻扎在原地,但就算是五百人。李维正的旧宅也容纳不下,不过正好他宅子旁边是一个道观,就改成了临时军营。

诸王进城后要拜祭先帝,给自己的父皇守灵,皇室的事情异常繁杂琐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结束,这样一来,李维正便闲了下来,没有人顾得上他,他倒落了个自在。

这天下午,李维正在一百多名亲卫的严密护卫下,来到了大学士解缙的府,因为锦衣卫的缘故,他在朝中的人缘并不好,真正能说上几句心里话的,就只有解缙一人。

解缙原本做到了右春坊大学士一职。洪武二十六年以后的圣旨,几乎都是出自他的手,但新皇即位后,他的职务虽然没有变,但替皇上拟旨的权力却被剥夺了,改为方孝孺的专职,朱允炆有什么疑问不解,只会去问黄子澄、齐泰二人,从来就不会想到来问他,无形之中,解缙便成了一个赋闲官,上朝也好,在家休息也好,没人会来过问他,只是每月白拿一份俸禄罢了。

今天他就没有上朝,不小心染了小恙,他的兄长解纶和妹夫黄金华正在房中探望他,洪武二十年,解缙、解纶和黄金华三人同中进士,一门三进士,轰动了京城,此后,朱元璋非常喜欢解缙的才华,一步步提升他,但他的兄长解纶和妹夫黄金华却比不上他,去了小县为官,前年冯傅案后,朝廷官员锐减,时任吏部尚书的叶天明便将远在四川及广东为官的解纶和黄金华提拔进京,解纶为户部郎中,黄金华为礼部主事,反倒比解缙得到重用。

此刻三人坐在书房里正暗中讨论诸王进京之事,三人虽是兄弟,但观点却各有不同,解缙认为燕王雄才大略,本应是继承皇位最好的人选。若他为帝,大明王朝不会面临今天削藩的困境,可重兴盛唐霸业;解纶却因长期在四川为官,对蜀王极为推崇,纳贤尊士,贤明自律。若他为帝,当开创大明文治江山。而黄金华却是当今皇帝的拥护者。他认为建文帝敢于除旧革弊,宽厚待人,重视民生,比先帝的严刑峻法要强过百倍,便是最好的皇帝,三人各持己见,一时争论不休。

这时,门外传来了快的脚步声。随即管家禀报道:“老爷,辽东李维正在外求见!”

一句话,把兄弟三人惊得同时跳了起来,现在的李维正可不是当年的威海卫指挥使了,现在他是定辽侯,割据一方的封疆大吏,连当今皇帝都对他忌惮万分,解缙连声道:“快请,快请!”他慌不迭地向外跑去,解纶和黄金华也想一见这位名满天下的权臣,也跟着跑了出去。

“李总兵何言‘求见’二字,解缙可担不起啊!”解缙跑到门口对李维正躬身施礼道。

李维正也拱手笑道:“我不用‘求见’二字,你跑得没有这么快。”

两人对望一眼,皆同时哈哈大笑起来,气氛立刻松快了,解缙上前亲热地拉着李维正的手,打量他一下笑道:“守廉兄,你去辽东才几年。就像老了十岁一样,这是为何?”

“头上太阳晒,脚下水汽蒸。东奔西跑地操劳,能不老吗?倒是解兄比上次更加细皮嫩肉了。”

解缙知道李维正是暗指自己被贬黜一事,他苦笑了一声道:“早知今天如此,我就呆在高丽不回来,再混到你的辽东当个文书员,也比现在强。”

李维正哑然失笑道:“你若在辽东。正好给我两个宝贝女儿当先生。我一月付你双倍薪水。”

后面的解纶和黄金华正好赶来,听李维正说得有趣,都一起笑了起来。李维正却不认识他们,他见解纶和解缙长得颇像,便诧异地问道:“这二位是?”

“这两位就是我的大哥解纶和妹夫黄金华,你可有耳闻?”

李维正肃然起敬,向他二人施礼道:“一门三进士,我早如雷贯耳。今日一见三人,当是我的幸运。”

两人连忙躬身回礼道:“不敢!不敢!李总兵闻名大明;我们才是有幸一见。”

“好了,大家都不用这么客气。”解缙摆摆手,打断了他们的寒暄道:“一边是我的兄弟,一边是我的好友,大家都随意点。”

“随意!随意!”李维正呵呵笑着,和三人一起走进了府中。

来到书房,解缙又给李维正加了一个座,并命下人重新换了茶,三人坐下,解缙便笑问道:“李兄今天怎么想到来看我,我听说你是昨天才进京城,对吧!”

李维正端起茶杯细细品了一口,方缓缓道:“大明社稷危急,我忧心忡忡,今日特来向解兄求教,何以解忧?”

他这句惊人之语,不仅解缙不解,旁边的解纶和黄金华也大吃一惊。不知李维正为什么会出此危言。尤其李维正身份非常,既说此话,必有所依,二人一起坐直了身子,肃然聆听。

“李兄何出此言?”解缙不露声色地问道,他隐隐猜到,李维正说的就是削藩。

李维正点点头道:“我守辽东,同时也关心天下大势,新皇即位,除旧革弊,气象为之一新,凡洪武旧法,一概重修,看似万民欢呼雀跃,百官拥戴,但他却不知自己已经触犯到了另一个集团的切身利益,早晚给自己留下祸根。”

“李总兵说的可是藩王集团?”解纶插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