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1 / 2)

外戚之女 五叶昙 4222 字 9天前

太皇太后笑了笑,道:“那你便召那容姑娘说说话吧,不过哀家老了,见到这些年轻人不免就想起先帝,就不必领她过来给哀家看了。你且看准了再告诉哀家,哀家赐婚便是。”

温雅高兴的谢过这才告退了。

温雅离开,明太后看着她的背影却是异常的厌恶和冰冷。

秋嬷嬷心中暗叹,先帝驾崩不过才四个月,梁太后这般说话行事哪里有半点悲伤的样子,亏得先帝生前对梁太后母子宠爱有加,不惜伤太皇太后的心也要维护着他们,现如今她这般,岂能不招太皇太后的恨?而且太皇太后虽和肃王妃娘娘离了心,但也是立场不同,逼不得已,到底是自己养大的孩子,伤害她是没办法,但别人欺负她却也定会招太皇太后的不适。

人心,本来就是这般矛盾。

秋嬷嬷一边扶了太皇太后去内殿歇息,一边劝道:“娘娘,太后娘娘到底年纪小,您且就看在皇帝的面上别太往心里去,辛苦了自己。”

太皇太后冷笑,道:“年纪小?你只当她没心没肺,莽撞不知分寸的,其实她句句话都想挑起哀家和肃王妃的矛盾,生怕肃王妃和哀家的嫌隙不够深呢。”

秋嬷嬷皱了皱眉,道:“娘娘,您是说?可是这也不对啊,她这般虽能挑的肃王妃娘娘和娘娘您生嫌隙,可她自己不还是先把肃王妃娘娘给得罪的死死的?这么急着激怒肃王妃……”

“看着吧,”太皇太后冷冷道,“她这般有恃无恐,哀家也很好奇升平大长公主到底手上有什么底牌,敢这般和肃王妃叫板,她们若是真能一举拿下肃王,哀家便也认了。哀家还真担心她和升平大长公主都是虚张声势,自以为是的东西,若是这样,还真叫哀家白容忍她们这对母女这么长时间了。”

现在不仅是肃王手中的军权让她忌惮,升平大长公主隐藏的势力同样让她坐卧不宁。

***

温雅盘算着给容静雅赐婚的事,她回宫之后分析着这事的利弊,还在想着是不是要让母亲进宫商量一下的时候,翌日升平大长公主就匆匆进了宫,一进到景秀宫就喝退了一众侍女太监,让人在外面守着,问温雅道:“柔儿,昨日肃王妃入宫你跟她说了些什么?现在满京城都已经在传你定要逼着肃王妃让她把儿子送到宫中来抚养这事,甚至发脾气道陛下让他入宫服侍是他的福气这种话都说了出来。”

温雅愕然,她真没想到明珞现在行事竟然这样粗暴直接,不过是一时之间的口舌之利翌日就能被扭曲传遍满京城,她……

温雅咬了咬牙,气恼道:“母亲,我不过就是说让她把儿子抱到宫里来玩玩,哪里想到她的反应竟然那般大,她那样子活像我会吃了她儿子一般,竟还这般恶毒地传得满城风雨,败坏我的名声。”

升平大长公主看女儿的神色,叹了口气,道:“柔儿,这丫头诡计多端,怕是早已今非昔比,你必是着了她的道了,若是我猜的没错,她传这些传言出去,怕就是想借此绝了你和太皇太后召她儿子入宫的隐患,如此直接不留情面的忌惮……”

“温雅,锋芒太露终究不是好事,自从陛下在皇庄出事,所有的事情都像失了控般往前走,那时我犹不自觉,为了将临祺推上皇位也顾不了那么多,但现在想想,这所有的事情发生的虽然好似顺了你我的意,但也同时招了不少人的眼,留下了很多的隐患。此时先帝新丧,陛下不过才登基数月,还当谨慎隐忍,待陛下坐稳了皇位再说。”

这些话说得温雅又是有些怔愣,她道:“母亲,肃王妃这般嚣张,根本不把女儿和皇帝放在眼里,难道肃王他真有不臣之心?”

她面色一白,然后喃喃道,“母亲,肃王离京两年,朝政大权早握在了内阁几位辅政大臣手中,他手上虽有军权但那些军队可不是说能调动入京就能调动入京的,我们,我们不是应该早日除去他,免得将来被他夺去朝政大权,我们岂不是处处被动?”

升平大长公主看女儿这一句赶一句的,摇头道:“柔儿,你耐些性子,这些事岂是你说的那般容易。延文帝也好,太皇太后,明伯量也罢,过去这么些年都费尽了心机派了不知多少杀手想杀他,可一次也没有成功过。”

说到这里她看了一眼自己女儿,叹了口气,入宫这两年,女儿也着实变了许多,原先她的性子可是没有这般急躁的。

她道,“柔儿,肃王不仅是皇帝的叔爷,也是你的嫡亲舅舅,你且先不要这般急躁,更不要处处针对肃王妃,这些事母亲心中自有计较,你且就如太皇太后那般,和肃王妃相处之时,只需忆些旧事,谈些旧情即可。”

温雅又是吃了一惊,她脑子停留在了延文帝和太皇太后还有明家派杀手杀肃王一事上,根本就没怎么注意她母亲后面所说的话。

她虽隐隐约约知道一些事情,但却并不知道延文帝,太皇太后还有明家派杀手杀肃王的那些事,这样的话,那肃王娶了明珞也就罢了,竟还真的十分宠爱她的样子?可还真是个狐媚子。她想到庆安帝对明珞的那些心思心里就不知为何涌出一股难言的敌意,凭什么她就那么好命?

她忍不住问道:“母亲,那那位肃王的未婚妻表妹凌姑娘到底是怎么回事,肃王喜欢的到底是明珞,还是那个凌表妹?现在做出这么一副宠爱明珞的样子会不会可能只是为了哄着明珞对付太皇太后?听说肃王可是特意拨了原先在王府自小照顾他长大的管事嬷嬷去了那凌表妹身边照顾凌表妹……”

升平大长公主看了一眼自己女儿,道:“柔儿,大局为重,母亲知道你心中不快活,也不喜欢那肃王妃,可是切不可因自己的那些小情绪坏了大局。”

说着她转过了目光,似自言自语道,“母亲倒是希望他真是如外面他所表现的那般宠爱明珞。”

第111章 结篇三

三日后,肃王府。

“六弟,”升平大长公主道,“佑哥儿的事,我已经责问过温雅,她绝没有要拿佑哥儿来为难弟妹的意思。这孩子自先帝驾崩之后,性情就有些左,还请六弟能看在她是你嫡亲外甥女的份上,原谅她这一次。”

赵铖道:“皇姐,你今日过来就是为了此事吗?”

“不,”升平大长公主苦笑了下,道,“我当然不只是为了此事过来。我是想请求二弟,能否看在父皇和母后为了我们苦心做的安排的份上,回西宁藩地。你知道,当年父皇立皇兄为帝,将你封为肃王,并不是拿皇兄做过渡,而是真的希望六弟能够坐镇西宁,如同西蕃王府一样,既可以保得你的平安,又可以独立一方,为我们大魏镇守边疆。”

升平大长公主和赵铖其实并不熟,两人私下交谈的次数更少得可怜,但升平大长公主抱了目的来,说开来,却也有一种特别的熟稔感。因为那的确是她父皇和母后的意思,她是她父皇和母后最宠爱和看重的嫡长女,这些她最清楚,所以说得也理直气壮。

谈及他那个五岁就去世的母后,和九岁送他就藩的父皇,赵铖也有一刹那的沉默。这么些年来,很少有人和他这般谈及他父皇母后,当然,除了他的皇姐,也没人能这般居高临下的跟他传达着他父皇母后的“意思”。

他道:“父皇和母后的苦心安排……皇姐,母后去世的时候我才五岁,但我知道,她临终前是将你托付给了延文帝的,请他照看你。不管延文帝怎么对我,但他对你,却的确是尽到了他在母后临终前许下的承诺。”

凌皇后临终前,并没有让赵钇发誓永不会对赵铖不利,因为她知道对一个帝王来说,这样的承诺没有任何意义。她只让他承诺,请她看在她将他当作亲生儿子般十几年精心教养的份上,善待和保护女儿升平公主,这对一个皇帝来说,简直不能太容易。所以赵钇做了承诺,并且也尽心尽责的履行了。

升平大长公主眼中闪过一丝怅惘,不过也就是一闪即逝。

此刻她却不能让赵铖把话题带偏,去回忆赵钇对她有多好,所以她笑了一下,道:“是,皇兄对我的确不错,但他却愧对于你。他误会了父皇的意思,父皇将皇家暗卫营给了你,不过是为了保护你,又安排文臣武将辅佐你,也是因为你太小,容易被奸人带偏,所以才精挑细选了能臣在藩地好好教导你。”

“可是皇兄却偏执的认为父皇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助你将来夺他的皇位,就是让他登基,也不过是因为你年纪小,只是让他帮你暂代江山,若是他不筹谋,将来必定会死无葬身之地,还会给大魏带来不知多少的动乱,这才执拗地定要不择手段地除了你。此事我不是没有隐晦地劝过,但那已经是他的心魔,再怎么劝也没有用。而且,我还答应过母后,永远不参与你和皇兄之间的纷争。”

赵铖神色不动,升平大长公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道:“我和你说这些做什么呢。我并不是要给皇兄开脱,皇兄他本来该是一个好皇帝,但却因着这一心魔,行了无数错事,也给我们大魏江山种下了无数的危机,后来的车禄之祸,北鹘之乱,究其根由,还是皇兄当年种下的因。”

“明氏原本也算得上是一个贤妻慈母,甚至也可称得上是一个不错的皇后,但却绝不是一位好太后,她一没能教育好先帝,二没约束好车禄和明伯量,令得我们大魏江山差点易主,几经动荡,差点给我们赵氏皇族带来灭顶之灾。”

“所以四年前你带兵入京,解京城之围,若那时你趁势登基为帝,我定会站在你这一边,可你顾忌天下悠悠之口,不肯上位。”

“六弟,时机稍纵即逝,现如今先帝已逝,新帝初立,百废待兴,你既不肯迈出那一步自己登基为帝,为何不就依照了父皇和母后的意思,回西宁藩地做一个有为的藩王呢?我知道你志在沙场,而非朝堂,西宁和北地才是最适合你的地方,在那里才是你的天下。而且,如今再不同往日,我可以向你保证,以后我们大魏就是你的大后方,成为你对抗西域和北鹘,为我大魏开疆辟土的大后方。皇帝,他也一定会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好皇帝。”

赵铖看着自己的这位长姐,他道:“皇姐,你只是太后娘娘的母亲,你刚刚跟我说的这一番话,这一番保证,到底是以什么身份来跟我说,跟我保证的呢?”

你凭什么保证皇帝他定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又凭什么保证大魏会成为我对抗西域和北鹘的大后方?难道你才是大魏的君主不成?

你不过只是一个,依祖制,不得干政的公主罢了。

升平大长公主一滞,她不能说,总有一日,我会成为摄政公主。因为要成为摄政公主,上面还有太皇太后,还有三位辅政大臣,还有内阁,还有五部尚书,所以她此刻还不能说出口。

赵铖淡道:“若你保证不了,又是以何身份在请我离京就藩呢?你知道我离京就藩,牵扯的可不是你我姐弟之间的事,而是朝堂格局,若是内阁和三位辅政大臣以祖制请奏我就藩,我可能还会考虑考虑。”

“那是父皇和母后的遗愿。”升平大长公主沉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