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节(2 / 2)

心狂 初禾 2277 字 22天前

胡成医眼见自己年纪不小,这才打算回家乡讨个婆娘生孩子,结果一回家,才得知父母已经去世,留给他贫瘠的地和破旧的房子。他大感不孝,给父母守了三年的孝,结婚的心思没了,打拼的心思更是没了,索性再次离开家乡,去首泉镇的海镜寺里出家当和尚。

海镜寺里僧人不多,常驻的只有一个叫做窥尘的住持,还有几个油尽灯枯的老和尚。

胡成医当时才33岁,是所有僧人里最年轻的一个,得了个僧名叫悟清,每天除了和住持以及老和尚们打坐念经,就是在前院后院做洒扫。餐食也是胡成医负责,不过这项工作并不复杂,老和尚们吃得很少,一碗清粥,一碟青菜就作数。窥尘只比胡成医大几岁,虽是壮年,但兴许是为僧多年,进食也比较少。

山里不知岁月,那时祈月山还不叫祈月山,没有游客,香客也寥寥,偶尔有别寺的僧人前来化缘借宿,其他时候每天都与前一天相同。

一晃就是五年。

五年里,寺里的老和尚过世了两位,另外四位看上去也没多久日子活了。胡成医名字里虽然有个“医”字,却对医术一窍不通。那些老和尚与他没有血缘关系,可朝夕共处了那么久,他不想看到他们因为得不到医治死去,遂跟窥尘建议,说要不我们送老和尚们下山,找个医院看看。

窥尘却摇头,说这世上的事皆有因果,他们能活到什么岁数,就活到什么岁数。

胡成医打了五年的坐,很多东西还是参不透。听了窥尘这话,难免对窥尘有些想法,偷偷去问已经无法进食的老和尚,想着只要对方说愿意下山,他就不顾窥尘的阻拦,半夜将老和尚背下山去。

可老和尚却说了与窥尘类似的话。

胡成医便放弃了。

又一名老和尚死去之后,寺里竟然来了一个年轻人,想要出家。

这人就是刘岁。

胡成医听说对方是镇里的老师,教语文,家里父母皆在,家境也很不错。所以很是不解。

窥尘并没有立即接受刘岁。

胡成医听到窥尘与一位老和尚说,刘岁心中有歹念。

胡成医立即想到自己。

五年前,他来到海镜寺时,窥尘很快就接纳了他。

难道窥尘一眼就明白,他是个正直无歹念的人?

正想着,胡成医又听见老和尚用那把干枯的声音说,佛渡众生,正是因为刘岁有歹念,你才更应该接受他,感化他。

半月后,刘岁入寺。

胡成医对刘岁没什么看法。窥尘说的歹念,他并未在刘岁身上看出来,相反,他觉得刘岁为人平和,做事周到,比他更有慧根。

又过了几个月,寺里又来了一位老师,是刘岁的同事唐远。

这一次,胡成医没有听到窥尘与老和尚的对话。

但唐远和刘岁一样,也没有立即被窥尘所接纳。

胡成医绞尽脑汁,也不明白这两人到底是哪里不如自己——想当初,自己可是一下子就剃度成僧。

这年年尾,老和尚死得只剩下一位。但因为有了新鲜血液,寺里并不显得冷清。

年复一年,海镜寺里有僧人来,也有僧人去,老和尚们全都辞世,大约是七年前,窥尘的身体也开始变差,不断咳嗽不说,还一天天老去。

胡成医很担心,想送窥尘去医院,可又想起窥尘以前说的话,犹豫之后,还是打算问一问窥尘自己的意思。

窥尘说,想下山“云游”。

“我在这座山里已经待了很多年了,是时候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胡成医有个很糟糕的预感——窥尘不会回来了。他也许是料到自己命不久矣,所以想寻一处无人的地方,静悄悄地死去。

若是多年前,胡成医一定会想方设法阻止,可修了那么些年佛,胡成医已经明白,万事万物的发展有它自己的道理,自己不应去干涉窥尘的决定。

窥尘下山那天,山上的银杏叶全黄了,像是为这位久居山中的僧人送别。

胡成医与刘岁、唐远目送窥尘离开,窥尘的背影在闪烁的银杏叶中越来越小,那个画面胡成医至今仍记得。

明恕说:“窥尘在七年前就已经离开海镜寺?”

胡成医喝了一口浓棕色的茶,“对,七年前,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我熟悉的窥尘。”

明恕问:“是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后来的窥尘已经不是真正的窥尘?”

胡成医继续讲述。

窥尘离开海镜寺时是秋天,回来时已是次年。分明是一模一样的长相,胡成医却感到格外陌生。

过去,窥尘的眼中多的是平静、悲悯,而现在站在自己面前的窥尘,眼中却只有冷漠与算计。

胡成医忽然明白当年窥尘为什么会说刘岁有歹念,原来人心真的能够通过眼睛展露一二,过去他看不出,心平气和修佛日久,终于摸出些许门道。

可要说回来的不是真正的窥尘,其实也不大可能。

哪有人长得一模一样呢?

况且窥尘叫得出自己的俗名与僧名。

但这事,胡成医终究还是没能放下。

窥尘秋天离开时,已经患了很严重的病,回来时却疾病全消,身体硬朗了许多。

窥尘说是去“云游”,难道是下山治病去了?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