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2 / 2)

民国创业手札 晏央 3863 字 24天前

最近作者菌比较忙,都是存稿箱菌在为大家服务,所以更新速度不会太快,大家见谅哦~

☆、第103章 效应

随着这两场战役,飞机彻底进入了众人的视野。

在和华国交战过的日本人和俄国人眼中,那是一种可怕的东西,不仅从心理上给人带来巨大的压力,其本身也有着颇为厉害的破坏力。西方各国对于飞机原本持着观望态度,他们各自有着飞艇队,并没有充分挖掘飞机的作战能力。但是华国对日的一场空战,让他们看到了飞机在面对飞艇时的优势,与此同时,飞艇致命的弱点也明明白白的暴露在他们眼前。

大量的订单疯狂地向着飞机制造厂涌去,欧洲各国对于飞机的需求量,已经达到远远超出顾氏飞机制造厂生产能力的地步。有一些国家还指明想要引进顾氏飞机制造厂新近研制出来的涡轮轴战机,顾氏工厂没有答应。

给自己人的战机都生产不过来了,哪里还有多余的涡轮轴机卖给外国人?别看现在华国的飞机制造技术很牛,生产线毕竟还只有那么有限的几条。再者,保密工作还是要做好的,起码在顾氏飞机制造厂研制出性能超越涡轮轴战机的飞行器前,他们是不可能松口把战机卖给欧洲那些国家的。同样,要是他们华国人想向英美购买那些人最新研制出来的武器,想必那些人也不会同意。谁要是把自己手中掌握的先机拱手让人,谁就是傻子!

华国态度坚决,那些西方国家虽然对涡轮轴战机垂涎不已,一时之间却也无可奈何。如今的华国已经不比往日,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欺辱或者威胁的了。从俄国和日本的惨状就能知道,要是哪个国家敢轻视华国,必定会尝到苦果。如果他们没在打欧战,或许还可以联合起来与华国周旋周旋,现在么,自己都焦头烂额的,还敢到处树敌?要是把华国人逼到同盟国那边,他们找谁哭去?他们希望得到华国的大杀器,但一点儿都不希望被大杀器对着的是自己!

虽然不出售涡轮轴战机,活塞式螺旋桨飞机的制造链却以极快的速度膨胀了起来。

在战事结束的那几天,几乎每天都可以在报纸上看到有关飞行器的报导。作为本次战争的英雄,华国民众对飞机,有着极高的热忱,更不用说飞机这东西本身,就极具梦幻色彩,他们对于这个话题的讨论,自然乐此不疲。

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别说飞机,连飞艇或热气球也许都没见过,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想象这些英雄在天空中翱翔的样子。谁要是不知道飞机的光荣事迹,那就落伍了。

茶楼里,说书的人编造了各种版本的故事,来叙述英勇的空军如何把日军和俄军打得屁滚尿流;报纸上,文人们写了不少文章或是诗歌来称赞飞机,称其为“极富想象力的创造”、“本世纪初最大的奇迹”。

有些嗅觉敏锐的商贩们与顾氏飞机制造厂签订了合同,仿着真正飞机的模样制造出各式各样的模型,放在店里卖,还别说,生意特好,那些飞机模型上架不过几日,便被抢购一空。可以说,群众对于这项神秘物事的饥渴度,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点。现在,任何与飞行器有关的话题,或是沾边的东西,都能够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虽说飞机现在还仅仅用于军事用途,但是现在,它彻底的火了。不用顾氏工厂去做宣传,自有一大票人忙着帮他们宣传这样神奇的物事。

“这真是史无前例的壮举。”一位已到垂暮之年的文人感慨着,他本是文人界的泰斗,活了足够久的时间,经历过足够多的事情,自以为已经没有什么能够让他大惊小怪的了,如今,见周围都在疯传航空业之事,恍然间觉得自己像是重活了一遭。

看着自己的桌案上摆放着的飞机模型,回想着学生将它送来时那兴奋的神情,这位老人垂着头,嘴角翘起,眼中却隐有泪意。

年轻的人,年轻的行业,从这些朝气蓬勃的人和产业中,他似乎看到了国家复兴的希望。

要是在一年前,不,半年前,谁告诉他华国会有今天,他定是不信的。可事实证明,年轻一代的人,确实做到了他们那一代人没做到的事情,打拼出了属于他们的天地。

如今,他年事已高,即便对航空业有再大的兴趣,也不可能转而研究这些了,不过,他却可以做些别的事。

老人盯着屋里的电话看了一会儿,忽然朝它走了过去。

“老朋友,你不觉得,学校里该增加一门课程,不,一个学院了么?”

……

a市某高校增设航空类院校的举措就像往水中投下了一颗石子一般,激起了层层浪花,许多高校反应过来,纷纷效仿该高校的举措。如今,航空业的兴起已成为必然之势,若是哪所综合类高校对此无动于衷,倒要落在其他院校之后了。

在两场战役之前,别说对飞行业有所研究的人,就连对飞行业有所耳闻的人都凤毛麟角;在此之后,绝大部分人对此虽然依旧知之甚少,却许多理工科的学子,心中都燃起了了解它、挖掘它的渴望。

虽说目前对于航空这一块,各大高校的知识储备和教育资源也颇为缺乏,但不是有顾舒晗在么?为了培养更多的航空业人才,顾舒晗专门建立了一个机构,负责与各大高校沟通,定期向各大高校输送一些研究成果。再不济,还有b大等高校在,顾舒晗可是在这些高校中亲自讲过课的、与这些高校的教授和学生们交流过的,若他们派教师或学生去这些高校听一听课,与这些高校的教授、学子们交流一番,必然受益匪浅。

对于华国人而言,许多东西,都是在摸索中建立的。教授们在研究的同时,学生们也在研究,这种种,方才促进了学术的不断进步。

……

d大前方排起了长龙,这几日正好是高校报名的时间。

“又是想进航空学院的?”

“可不是,自打那些空军为咱华国立功后,不知多少人想进这个学院。别看航空学院才刚成立没多久,行情可好着呢!”

有人听了,暗自咋舌。

“来报名的所有人都能够进航空学院?”

“错,因为这学院才刚开,教学资源有限,校长准备让航空学院走精英路线,没打算招太多人。所以来的人里头,大半都是要被赶回去的。再说,航空业虽然重要,但造船、修路这些,也是要有人干的嘛,都让学生钻航空学院了,其他老牌学院怎么办?”

“倒也是。”那人盯着蜿蜒的队伍看了好一会儿,果然见到有不少学生垂头丧气地离开了。

因为种种原因,新近才刚成立的航空学院,俨然成为了精英学院的代名词。

而将这个行业引入华国的顾舒晗,在学生们的心中,更是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随着他们对航空业的认识越来越多,他们对于顾舒晗的崇敬,也就越来越深。由于地域的缘故,顾舒晗无法到全国各地的高校进行教学,不过,这并不妨碍学生们对于顾舒晗的憧憬。

顾舒晗每发表一次言论,每举办一场有关航空业的讲座,这些高校的学生们都会千方百计的把相关的资料搞到手,贪婪地看着资料上顾舒晗所说的每一句话。每当这个时候,有门路弄到资料的那些学生附近必定挤满了人,本班的人,邻班的人,都会向他们借了资料,争先传阅。

除此之外,每一次若是报纸上刊登了顾氏飞机制造厂的最新东西,他们都会把那些消息剪下来,珍藏在自己的笔记本里。种种举动,足以看出,顾舒晗对他们的影响何其深远。

如果说,创业之初的顾舒晗在这些学子心目中还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是偶像的话,那么现在,随着航空业的发展,她在社会上的地位,在学子们心中的地位,与从前已然有了很大的不同。

从前,她还是一个可以追赶、模仿的对象,如今,提及她,他们却只有膜拜的份。能够进入各大高校的学子们自然都是聪慧的、高傲的,但同时,他们也有自知之明。

实业做得十分出色的人虽然少,但还是有;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开创一个全新的行业的人,却是绝无仅有。更何况,顾舒晗不是尾随在西方国家的身后,去拾人牙慧,而是走在了时代的前沿,走在了世界的前方,这足以让他们感到自豪。

他们虽然无法做到顾舒晗那种程度,却也希望能过亲身参与进去,为这项荣耀的事业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在大批的学子涌入这项全新的专业的时候,b市附近一批学习航空业的学子毕业了,他们有的加入了正在扩建的顾氏飞机制造厂,有的加入了顾氏工厂新开的材料生产厂,还有的,加入了顾氏工厂与其他工厂合办的厂子。

来自欧美的订单量如此之多,仅凭顾氏一家工厂自然很难拿下,因此,顾舒晗开始效仿先前,与其他工厂主合办厂子,生产材料一类的东西。

在航空制造业这一块,顾氏工厂在华国是没有同行的,那些从飞行器的崛起中看到商机,想要来分一杯羹的厂子,必须得靠着顾氏工厂的引导,才能跨进这一行的门槛。因此,对于与顾氏工厂合作的厂子来说,这一次的合作,与从前的合作又有所不同。

从前的两个联盟,虽然也是以顾氏工厂为尊,但到底还没到顾氏工厂一家独大的地步,而在航空业,顾氏工厂有绝对的主导权和话语权,离了顾氏工厂,没有一家厂子能够玩得转。因此,业内大佬们看顾舒晗的目光,与以往也有所不同了。

对于这些,顾舒晗自然不会没有觉察,但她接人待物的态度,还是如往日一般,不卑不亢,该强硬时强硬,该温和时温和,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见她这样宠辱不惊,对她越发敬佩。

作者有话要说:  最后一章存稿用完,作者菌要开始请假了。